第134章 救驾有功,反被锁身(2/4)
伏兵,则是在正式场合里,对昭烈堂可随时征辟为兵会众的统称。
得到郭中信这回答,老皇帝微微点了点头:“你商州分堂,现有多少伏兵,你又带来了多少伏兵呀?”
“回父皇。”颔首而语,郭中信道:“商州分堂经儿臣苦心七载经营之下,如今已有伏兵一万三人二百人。此番,儿臣带来了一万人。”
“王仲铭,你那里呢?”再次得到回答,老皇帝看向年纪最长、颌下垂须的那位将军。
这王仲铭,与郭中信一样,都是豪族的庶子。
他乃是开国元勋、太祖结义兄弟王开信的后代。
被老皇帝问到,王仲铭亦是执礼即答:“回陛下,臣在邺州经营五载,已扩充实力、拥有伏兵一万两千一百人。此番,臣亦带来了一万伏兵,前来救驾。”
听到他的回答,再看向最后那位,同样是功勋之后、开国元勋石明德的嫡系子孙石忠闵时。
老皇帝面色凝重地问道:“你呢?不会也是带来一万伏兵吧?”
梁国公的封地,是这三人家族中最大的。
梁国公封地内,户数、人丁上,也是三家之中最多的。
现在的那位梁国公石维恒,平日里与康王走得极近,又是齐王的岳丈。
老皇帝这样问话,其实是在怀疑石氏家族,会不会搞阴奉阳违那一套。
作为梁国公的嗣子,石忠闵当然知道他家与秦王的姻亲关系、与康王过从甚密的关系,是老皇帝一直以来都很不放心的。
自是也知老皇帝此问,真实的用意。
心中自知,他急声回道:“启奏陛下,梁地分堂两万一千伏兵,此番随臣前来一万五千人。另,臣尽起府兵,勤王之师计六指挥、三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