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第 120 章(2/4)
而且林如海也有些瞧不上荣国府所在的圈子。
其他人家,那些林如海的故旧同僚家的夫人也不是不能带着黛玉出门。只是刚刚出孝,就撇开外家拜托外人,到底吃相难看。种种考虑后,林如海便决定过完年先带着黛玉去各家吃年酒,然后一点点打开那个圈子。
趁着年前这段日子事少,林如海也有意放纵黛玉玩乐。而提前过上退休养老的日子,也让春纤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不过就当林家这边自得其乐时,当今再次作起了幺蛾子。
这一回,他直接立了储君,并且下了退位诏书。
新君登基的日子都跟着立储圣旨一块昭告的天下,这一回算是没人再觉得是这老家伙又闲的无事可做的拿自家儿子‘清理门户’了。
新君的登基大典定在十二月初十,年号顺孝。
这个国号是当今亲定的,等宣旨太监念完年号的时候,众人都不由囧了一张脸。
顺孝,孝顺,不就是先当孝顺儿子,再当傀儡皇帝吗。
明白了,明白了。
老爷子这是到了这一步也舍不得放下手里的皇权呢。
.
这事虽然不能算做改朝换代,但它对整个天.朝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至少荣国府的气氛就有些个怪异。
元春怎么就这么没福气呢。
若是能再等半年,只要半年,她就有机会进入新帝的后宫了。可惜就这么阴差阳错的进了老皇帝的后宫,成了太嫔。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进了新帝的后宫也未必就能怀上皇嗣,若怀不上,几个选秀的大浪打下来,她和那些无子的后宫女人也没两样。”
原著中的元春按册封的旨意,应该就是新帝的后妃。虽不知道她在宫里有无宠爱,但宫外的贾家却因她的势正经过上一段嚣张外戚的日子。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可惜好久不长,没过两三年,元春就病逝了。
生前无儿无女,死后贾家还被抄了家。
好死不如赖活着,太上皇的后宫相对新帝的要多几分安逸,少几分竞争。也相对安全些。
最重要的是她拿到了这个时代对女人来说最重要的一张牌。
只要在太上皇咽气前,利用太上皇对小儿子,小女儿的怜惜之情,总能叫她们娘俩有个好归处。
旁的不提,至少新皇不会对这个比他儿子还小的弟妹做什么。
想到生下女儿,有可能会被和亲,春纤不由也盼着元春生个儿子。
这个时代的女子,尤其是和亲的女子过得太艰难了,远离故土家乡,亲人手足孤零零的远嫁异族番邦已经够难的了,若是两国开战,或是有一方有了破坏和平的异动,那这位和亲的妹纸将会成为第一个祭旗的。
原著里,探春便是去和亲的。回想了一回电视剧里探春和亲的剧情,春纤摸摸有些微酸的鼻子,心里更觉委屈。
人家和亲好歹是为了国家大义,她呢?
她穿越到这里,又是为了什么。
呜呜呜,想妈妈,想回家。
黛玉歪头打量了一回春纤,发现这个冬天不光她会无缘无故的多愁善感,春纤的心绪好像也不怎么对劲。
难道是那个来了?
还别说,这事还真叫黛玉猜着了。春纤久别多年的大姨妈在这一年又来报到了。
看着这个时代的女生用品,春纤的心情别提多糟糕了。
唉!
话再说回来,新帝登基对于林家和林如海来说未必不是好事。但这却不是林如海要等的起复时机。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从太上皇定的年号就能看出来朝.廷以后还有的闹了。
不想放权的太上皇,想要临政的新帝,一群左右摇摆各为其主的朝臣...呵呵,他还是继续病着吧。
......
春纤有一阵子没回她早前买的那处小院了,最近正好有空闲,便想去那边看看。
没带荷叶,只让人套了车等在角门那里。先叫林家的车夫送她到刘姥姥那间铺子,然后便打发了车夫。
铺子的门开着,里面还摆了个碳盆。碳盆上支了铁架,坐了水壶。板儿被他姥姥压着描红,青儿则和刘姥姥靠在一起做针线。见有人进屋,不由抬头,见是春纤忙站起来跟春纤问好。
“不过是洽巧路过,便进来看看你们。”说完拿出一吊钱对刘姥姥说道,“我刚来的时候,在街口看到有人卖肉,姥姥多卖些回来肉,天冷也放得住。顺便再买几根棒子骨吊汤,也是好的。”
刘姥姥知道这是春纤想要给她们娘仨打牙祭,便推脱不受。春纤哪会计较这些小事,只催着刘姥姥去买来。
等刘姥姥离开,春纤又笑着问了几句青儿最近没卖出去的货是不是都在东厢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