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 46 章(1/4)
第四十六章
每个人都有童年,但每个人的童年都几乎无法复制。春纤和黛玉都有童年,只是她们的童年相差甚远。
春纤记得以前听家里老太太说起过,她三岁上的幼儿园。春纤想以林家这种门庭,黛玉三岁时应该也启蒙了。
不过同是三岁后读书上学,她和黛玉的发展方向和结果真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
六岁上小学时那会儿自己是什么文化程度,春纤已经懒得说出来灭自己的威风了。但不得不说的是六岁入府的林黛玉小朋友已经读四书这种事儿还是挺打击人哒。
现代人的法定结婚年纪最小是2X岁,古代...好像除了特殊时期会采取一些强硬手段,其他时候就没有太多要求了。
如今看来,春纤与黛玉虽然年纪相差了好多,眼界阅历又相隔千百年,但在心智成熟上,其实也没差几岁。
此时俩人一边牵着手往丫头群房走,一边举着灯笼说星星。
春纤告诉黛玉,她小时候都会和小伙伴抢星星,哪颗是她的,哪颗是小伙伴的。她给星星起了好多名字。
春纤还说,小时候,她一直以为白马王子就住在星星上,等着她去拯救。
“白马王子?”黛玉歪头,不太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白马王子就是,就是,”春纤想了想,脑子转了半天才想到一个黛玉能听得懂的形容词,“白马王子于平民女孩的意义,就跟唐僧之于西天路上的妖精。”
不是想将其做熟吃了他,就是想抢回去当压寨夫君。
“其实我以前看《西游》时一直有个疑问。爹和娘亲从不叫我看这类书,所以就算有问题也不敢问他们。”听春纤说起唐僧,黛玉自然而然的想起幼时看西游时产生的各种疑惑。
“是有后台的妖精都被救走了,还是没后台的妖精都被打死了?”春纤闻言笑嘻嘻的将后世经典台词说与黛玉听。
“不是。”黛玉发现春纤举灯笼的手一直在往袖子里缩,再看看自己抱着手炉的另一只手,便知道春纤这是冻手了,于是贴心的要跟春纤换着举灯笼,抱手炉。
春纤摇头,没同意。只说快到了,叫黛玉说她看西游时到底疑惑什么。
“以前看书时,都说野人与妖怪都是茹毛饮血,残忍至极。那为什么西游记里的妖精非要吃熟的呢?生的唐僧肉不能吃吗?”
春纤:妹子,你发现了华点。
“都成精了呗。可能是也想要用唐僧肉烹饪八大菜系,体验一下人类的快乐?”春纤说这话时又贫又不走心,“这算什么,还有更搞笑的呢。比如说一株长在河边的仙草因着某个大仙身边的小厮多事的经常给她浇水,后来仙草修炼成形,就在那小厮下凡时跟着去了下界,说是报答灌溉之恩。”
“长在河边还经常被浇水...能修成正果,应该很不容易吧。”她一个不懂怎么种花养草的人都知道,这么不管不顾的浇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烂根。
“谁说不是呢。”春纤耸肩,笑问黛玉,“你说这仙草是不是又傻又缺心眼。”
“...傻。”不去报仇,却去报恩,确实有些道理不通。
不知道为什么黛玉总觉得春纤问她的这个问题有些意味深长。而她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有些说不上来的怪异之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