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47(2/4)
知道这些粮庄的老百姓们,早就对粮种的发售翘首以盼了。
钱亿做生意多年,本就积累下了极好的名声,再加上老百姓对粮种等待多年的期盼,如今又有官府作保……
几相作用下,粮种竟没多久便售卖一空了。
这其中还有一则趣闻——
在粮种最开始售卖的时候,不少有钱人、大地主第一时间选择了观望。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些新东西由朝廷推广出来的时候,不管效果好不好,没什么钱的老百姓其实都买不了多少。
最后,官府为了完成任务,自然只能找上当地的乡绅地主和富商。
所以当粮种出来的时候,这些有钱人的兴趣其实不高,即便隐约听说了这粮种确实可以提高产量,他们也完全没有紧迫感,而是选择稳坐钓鱼台,等着官府上门主动劝他们购买粮种。
然而,官府一直没来。
等他们意识到不对,让人到粮种铺子打听情况的时候,才发现粮种已经差不多要卖完了。
打听清楚事情经过后,他们几乎要悔断了肠。
而那剩下的一丢丢,还是因为老百姓太穷,拿不出更多的银钱购买,这才让他们捡了漏。不然,他们连最后这一点儿粮种都买不到!
悔不当初!
等到来年金秋,这些人看着老百姓田里的穗子压弯了杆,一个个更是恨不能时光可以倒流,回到过去把当时犯傻的自己两巴掌扇醒。
但时光永不可能倒流。
所以为了来年可以挽回损失,这群大地主不得不高价从百姓手中买了粮种。
——这种粮种可以自行留种,所以张樱一开始就只打算卖一年。
若要继续售卖,就必须等到下一批产量更高的粮种培育出来了。
比如,张樱一直心心念念的杂交水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等高产粮种。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
而在粮种卖得如火如荼的当前,钱亿突然发现,自己遇上了大麻烦。
粮种热卖对百姓、对大清而言当然是好事,但对没有预料到百姓提前得知粮种存在的钱亿与张樱而言,却算不得多好。
虽然他们靠着这次卖粮种赚了不少钱,可同样的,粮庄、乃至粮庄背后的钱亿与钱家也获得了极好的名声。
大江南北,谁不知道钱亿与钱家?
因为老百姓太过感激,钱亿与钱家的名声甚至一度超过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