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策展人苏亦(2/4)
然而,王老却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说一下,你的整个策展理念,以及跟历博通史陈列的异同之处。”
这种情况下,苏亦原本准备好的那些照本宣科的讲解词就废了,根本就没法用。
甚至,没法像之前跟小学生一样去做科普讲解。
因为,眼前的这些都是大佬,都是专业人士。
不管是王老这样的学者型官员,还是梁钊韬这样的学界大牛,或者是黄玉治、杨式挺,亦或者是跟在后面存在感不高的商志谭以及古运权等人,大家都是专业人士。
他们也不需要苏亦科普性的解说。
他们想要的是干货。
于是,苏亦就给他们干货。
“这一次河宕贝丘遗址的展览属于考古发现类展览,所以展览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考古发掘这个主题来设计的。”
王老问,“考古发现类展览?这个说法倒是挺新鲜的。”
梁钊韬笑,“应该是苏亦同学的学术术语吧,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苏亦连忙解释,“确实是我的个人说法,只是一家之说,还没来得及发布论文,主要是现阶段国内可以去做研究的陈列展览并不多。”
王老说,“国家各行各业都开始进入正轨,咱们考古文物系统也是如此,未来的陈列展览只会越来越多,如果你有志于此的话,未来大有可为。”
说到这里,王老话语一拐,“说说你提的这个考古发现类展览吧。”
苏亦解说,“目前以考古发现为题材举办的陈列展览,暂时被我归类为考古发现类展览。五十年代,半坡遗址的现场成果展,也是一种考古发现类展览,也因为有此展览,才促成我国第一座考古遗址类博物馆的诞生。”
听到这里,王也秋局长跟梁钊韬教授两人相觑一笑。
王老还打趣说,“小娃娃心气很高啊,你这是想在河宕遗址继续盖起一座遗址博物馆啊?”
苏亦说,“学生,并无此想。”
王老却摆手,“有此想法也理所应当,然而,以国家这个阶段的现状,是无法维持众多遗址博物馆的运转的,而且,河宕遗址太小了。”
一句太小了。
就把副馆长黄玉治以及古运权等人目光中点燃的希望给浇灭了。
要是能在河宕遗址建立一座遗址博物馆,那么省博的话语权就大了。
广东就走在了全国前列。
然而,跟半坡遗址相比较,河宕遗址太小了。小到发掘面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王老接着说,“河宕遗址虽小,却五脏俱全,它的学术意义就靠梁教授以及你们在场的诸位去发掘了。”
王老环绕四周,最终把目光放在苏亦的身上,“所以,你这个娃娃的身上肩负的责任就更加重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