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T-34原型车——A-32试验坦克(2/4)
——“要在近距离抗击37毫米反坦克炮的直射,以及75毫米炮在中等距离的斜射。”——
接到苏军军方的改计要求后,隶属苏联红军汽车装甲坦克总局下的两个生产基地:
由基洛夫工厂、红色十月工厂等厂家组成的“列宁格勒”生产基地和“哈尔科夫机关厂”这两家坦克生产基地很快就分别行动起來。
其中,哈尔科大机关厂一开始打算决定继续加强BT系列快速坦克,并在不久以BT-5快速坦克为基础,研制了拥有25毫米正面装甲的装甲加强型BT-IS型试验车,以及在BT-7快速坦克基础上重新设计拥有倾斜装甲的BT-SV2型试验车。
也正是由此开始,哈尔科大机关厂通过改善装甲的防弹外形来增加防护效果的方式,走上了与列宁格勒方面生产基地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也成功让哈尔科夫机车厂的技术人员在坦克防护上处于世界上最领先的水平。
1937年10月,哈尔科夫机车厂设计局的总工程师费尔索夫通过在BSV2试验车上取得数据为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坦克A-20计划。
而这A-20计划车也正是苏军后来的装甲主力T-34中型坦克的直接前身。
但很遗憾,这个时间段正值苏军内部的“大扫除”开始,这个计划便被一直搁置到1937年年底。
1937年11月,参与过T-29计划和T-46-5支援坦克计划的基洛夫工厂工程师M·J·科什金,成功在费尔索夫工程师被突然逮捕后接任了哈尔科大机车厂的总工程师。
在列宁格勒参与过装备L10型毫米炮的T-29中型坦克、装甲厚度达60毫米的T46-5型支援坦克研制工作的科什金在看过A-20计划后,很直白的表示对火力、防护数据都“差劲”的A-20计划不满意意见。
所以后来,在他的带动组织下,哈尔科大机车厂设计方提出了毫米主炮及30毫米厚倾斜装甲的A-30计划和后续废除负重轮行走方式的——
A-32方案……
“A-32吗?那就多半是一辆金币车咯?”
齐鲁巴特双眼中隐约冒着一股不太明显的蓝光,跟sè • láng看见美女一样,只不过他喜欢的不是人,而是那辆数量稀少的特殊载具A-32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