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再无中秋(2/4)
这是朕儿子的文采,尔等也配?
似是想到了某些伤心往事,李世民又略带唏嘘的加了一句。
“吾儿教学,吾亲自执笔,也是这中秋诗会的一段佳话。”
对此,李承乾只能继续微笑,拱手道:“孩儿领旨。”
毕竟话到了这一步,他也没有了拒绝的余地。
皇帝都要亲自执笔为你写诗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当然了,这种情况也不算少见。
李世民一直以来就是这种为所欲为的习惯,某些宴会上高兴了亲自下场舞上一段也是常有的事。
就如此......
李承乾教学,李世民执笔,李泰研墨。
一句句诗词,从众多文人的嘴里传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随着这首词的逐渐完整,数千人的会场几近落针可闻。
震撼!
惊讶!
几乎没有人,能够直视这首词。
后世都听过一句话,叫做唐诗、宋词。
这不代表唐朝就重视诗,不重视词,实际上反而恰恰相反。
诗词的由来已久,自《诗经》出世,便一直流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