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万历十六年的顺天府乡试案(4/4)
张诚继续道,
“奴婢以为,黄洪宪申辩的奏疏就写得很有道理,高桂既然说顺天府乡试存在贿赂舞弊,那么就应当直言行贿者何人、受贿罪何人、见证者何人,何处交通、何时联络,如此捕风捉影,却反要求受劾者自证,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朱翊钧默然片刻,道,
“确实,当年说张懋修的状元名不副实,朕也没给他自证的机会。”
张诚忙道,
“皇爷您没有错,昔年杨慎何等高才,然因其父乃首辅杨廷和,考上状元之后依旧遭人非议,又何况那才学之名远不及杨慎的张懋修呢?”
朱翊钧点了点头,忽然道,
“其实以杨慎的才学,根本不必在八股文章上荒废时光,倘或世宗皇帝……”
皇帝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又改口道,
“嗳,算了,既然王锡爵和申时行一再要求朕同意高桂复试之请,那就复试罢,瞧瞧王锡爵这语气,朕要是再不同意复试,他怕是又要上疏乞骸骨了。”
张诚觉得皇帝的态度十分可疑,这话听上去似乎像是迫于无奈才答应复试的,难道是皇帝对王锡爵有甚么不满?
杨慎当年遭质疑,也是因为杨廷和在大礼议中落败的缘故,可细听皇帝的意思,似乎也是承认王衡才学过人,自证清白纯属多此一举啊。
“八股文就是挺麻烦的,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能牵扯出这些事来。”
朱翊钧撑着脑袋道,
“朕就不学八股,也从来没想过要去学八股,不是照样能治国理政?你也不学八股,内书堂压根就不教八股,你不是照样能替朕批红?倘或一样是要考一些没用的知识才能筛选出人才,还不如考一些教人省心又省力的呢。”
张诚道,
“恕奴婢直言,只要朝廷需要人才,皇爷的这些心力就总是省不了的,再者说,不考八股,还能考甚么呢?除了八股,还有甚么能让天下学子都能心悦诚服地感到科考公平呢?”
对于这个问题,朱翊钧心里其实有很多比八股更好,甚至好过千百倍的答案,但是此刻他却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若有所思地回道,
“是啊,这‘公平’二字么,倘或只花上一年两年的心力,总是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