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朕真不想卖官鬻爵啊(下)(2/4)
“是啊,皇爷,这办差当官和四书五经原本就没有任何关系,只是科举将这两者联系了起来,在这之中构建了一套相关标准而已,奴婢没有通过科举,不是一样能为皇爷办差吗?”
“每三年一届考出来的进士不过是吏部划定出来的人数罢了,事实上这几百个进士名额换哪个读书人来中选都一样,同这做官的人是好是坏没有丝毫影响,天下读书人读的都是同一套四书五经,再差能差到哪里去呢?”
“在东汉时当官做的是那些事,两千年后在我大明当官做的也是一样的事,科举并不能让官员变得更好,皇爷,科举只是让想当官的人都去读书考试了而已。”
朱翊钧道,
“倘或这有实际做官能力的人数,远远超过官缺进士的名额,那不就相当于每次科举都是在浪费我大明人才的时间和精力吗?”
张诚道,
“称不上浪费,皇爷,只有能通过科举甄别的方能是人才。”
朱翊钧道,
“那也就是说,这大明的‘人才’,每三年才出现几百人,不在这几百人里面的,即使再有能力,也不能称作为‘人才’?”
张诚理所当然道,
“自然如此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又道,
“可这本来能通过科举考上的名额被朝廷作价卖了,岂不是对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读书人十分不公?”
张诚笑道,
“不会,生员捐纳入监之后,如果不愿意通过吏部的漫长考核,便要再花钱捐纳入官,且花了钱,最高不过可捐纳得六品官,再想往上就必得科举正途出身了,否则外朝的文官也不会乐意啊。”
朱翊钧道,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钱,从生员到入国子监读书到正式入仕做官,是可以一路买上去的?”
张诚道,
“确实如此。”
朱翊钧有些不明白了,
“既然一个生员可以通过正规途径花钱买来正六品以下的官职,那长此以往,在我大明当官的,理应个个都是原本就家财万贯的富民,如何还会甘心受科举限制?”
张诚笑着回道,
“这便是吏部的职责了。”
朱翊钧呷了口茶,
“难不成这里头有甚么见不得人的猫腻?”
张诚道,
“猫腻倒没有,只是皇爷心善,奴婢怕您知道了不高兴。”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