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朝1587 > 第一章 我不是明神宗

第一章 我不是明神宗(3/4)

目录

朱翊钧穿越过来后,花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弄明白其中究竟。

在宫女们眼里,皇帝虽仍年轻,但自“倒张”之后,近几年性情多变,阴晴不定,变得愈发不好伺候。

再加上有王恭妃的前车之鉴,宫婢们的攀龙附凤之心也愈发淡了下去。

站在一个现代人的立场上,朱翊钧是相当理解宫女们的选择的。

王恭妃因作为慈宁宫的宫女而被万历帝偶然宠幸,先后生下一子一女后,便遇上郑贵妃入宫,此后王恭妃不但渐失圣宠,且还由于诞下庶长子而被卷入“国本之争”。

宫女们想成为妃嫔,无非就是为了一个前程。

同王恭妃现在的既得待遇比起来,就连万历帝的残疾都显得无关紧要了。

而对于太监们来说,巴结上皇帝的前途可比宫女们要好太多了。

万历帝时期的司礼监虽不像天启帝时权倾天下,但自张居正去世后,朝堂格局大变,内阁和司礼监从张居正和冯保在位时期的相互合作变成了相互制衡。

再加上万历帝的种种“倒张”举措,以致司礼监迅速崛起,近几年愈发有了权盖内阁之势。

因此如今朱翊钧的跟前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机灵的小太监花团锦簇,漂亮的小宫女却是一个也无。

在小太监们的殷勤服侍下,朱翊钧穿上了一件缂丝十二章衮服。

这件衮服通体缂丝织就,由大襟、小襟、后片三部分组成,后片与其他不相连缀。

面料以孔雀羽缂丝制成,里子为黄色方目纱,面与里之间有衬层,以绢、纱、罗杂拼缝制。

两腋下均钉有丝带鼻,腋下留有开口,以便与衣襟上的罗带相拴结。

衮服上遍布图案,前后身和两肩处缂织十二团龙,底里缂织如意寿字。

大襟上十二章纹相对排列,分别为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十二种图案。

衮服用色以蓝、绿、黄等正色为主,配以二十余种间色,可谓是富丽堂皇。

接着便是要系上一条镶着祖母绿宝石的玉革带,而朱翊钧顶不喜欢系玉带。

自明太祖以来,革带束而不系,仅悬于腰腹,只用细绳系于腋下衣肋之际,已成定例。

由于明朝的玉带没有束腰作用,是纯粹的装饰用具,佩戴者常常活动,腰带便免不了有时向上仰至胸部,有时向下垂至腹部。

因此束带之人为了保持平衡,必须时刻用手扶着玉带,以此才能对人呈现出“撩袍端带”般稳重、威严的样子。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得气度大方。

华而不实还仅是一方面,另一个现实问题是,由于玉不可以弯曲,所以先要制作成一块块的扁平玉带板,才能串穿成玉带。

完整玉带由三台、六桃、两辅弼、双?尾、七排方组成,一般为二十件,要在短时间内把这么这么多的带銙按照顺序装饰在带上,并非是能由一人所完成的。

朱翊钧垂下眼,看着跪在地上的小太监们个个面孔低垂,两手十根手指在自己的腰眼上虚虚拢拢地摸索着,仔仔细细地将束袍玉带上的舌形簧片一一摁进鎏金插销里,心里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郁结感。

好在伺候穿衣的太监们个个动作娴熟,并未让朱翊钧的轻微不适持续了许久。

皇帝穿戴齐整后,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进了阁来,跪伏着请朱翊钧去皇极门视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