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世界那么大,就不想去看看(3/4)
记录下了这些之后,朱元璋想起来怀中的图纸。
便连忙拿了出来。
这些图纸,都是事关重大,也是关乎于大明以后能不能更加强大的利国利民之利器。
这第一个,就是水泥的制作方法。
朱元璋可是听说了,水泥如此的坚固,这要是在北地修建长城,必然是可以事半功倍。
水泥的用处太多了,修建水渠和水库,用这个水泥,修建都城的城墙,用这个水泥。
如果可以,大明也能够用这个水泥来修建直道,到时候去往其他的都城,也会更加的方便快速。
第二封,则是琉璃图纸。
根据那不孝后辈崇祯的说法,这琉璃可以制造的比之玉石还要好,各种形状都可以打造出来。
到时候,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特别是北地的那些异族,他们有着自己的图腾,为了得到这个琉璃图腾,他们可以花费很大的价钱来购买。
朱元璋现在并不是很缺钱。
因为大明已经禁制用金银来当做货币,而是大明宝钞。
仙师也有言,大明的宝钞还是可以的,但是也可以把金银当做是一种储备,更高级的货币。
也不能完全就去禁制金银作为交易,毕竟再怎么禁制,也有人会私下里用金银做交易,而不是直接放开这个禁令。
这琉璃工厂还是要建起来的,能够有钱赚,朱元璋自然不会舍弃。
第三封,就是盐田的制作图纸。
仙师有言,作为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祂必须要控制住百姓的衣食住行。
这样才能够更加强大。
因为也只有这样,百姓们才可以吃饱穿暖。
一旦有了地方上的粮商和盐商,到时候也就是他们来控制百姓的粮食。
他们想要赚钱,那就哄抬粮价,百姓们买不起,自然也就没得吃。
所以大明趁着立国之初,就开始着手建立粮农司,把地方上的粮食都慢慢地收购,存在自己的手中。
等到达到了一定量之后,就让粮农司在地方上建立粮铺,以官方的价格卖出去。
如此一来,也就不会出现陈粮。
百姓们也可以买到粮食过日子,从而不会饿着肚子,然后闹事。
关键是,这样做可以避免那些粮商的出现,从而富裕了皇帝。
这件事情,是朱元璋最为关心的事情。
这盐田之事,和粮农司乃是国之根本,不能马虎。
管理盐田之人,必须是他最为信任的人。
不然,有人一旦从中贪墨,他连调查都不好调查,更有可能失去对盐田的控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