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回归(2/2)
邵北川抬起眼,淡淡笑了:“右耳有点背,生活里有时候会需要借助助听器,但也不是非用不可。”
程樾皱了下眉头,又问:“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邵北川说:“两年前,我在意大利出了事故,人没大事,就是头撞了一下,从那以后,右耳就总是嗡嗡的。不过我小时候得过一段时间的中耳炎,右耳恢复的不太好,后来听力就不如左耳。”
程樾盯着他半晌,问:“只是这样?”
邵北川缓缓点头:“就这么简单,助听器只是一种辅助工具,需要戴它的人说明听力还在,若是我真的失聪,戴什么都没用了。”
程樾跟着笑了,却是冷的。
“刚才我给医生打了电话,你知道他怎么说?”程樾问。
邵北川轻轻眨了下咽,遂轻叹一声,道:“还能怎么说,应该是站在医生的角度上规劝病人好好保养,不要用耳过度,尤其是一些会对听力造成损伤的东西,比如使用耳机、耳麦,比如玩乐器,乐队演出。长期使用耳机会引起耳蜗高频受损,和噪音性耳聋,就算不用耳机,哪怕是长期处在噪音环境里,也一样有损害。”
显然,这方面的问题邵北川比谁都清楚,而他也选择接受,所以才会如此从容。
程樾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什么,只是说:“等回到历城,我和你一起去医院,我要听到医生的诊断,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这似乎也在邵北川的意料之中,他没有反抗,只是点头:“好,没问题。”
程樾盯着他,又问:“如果医生说很严重呢,或者是再这样放任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失聪呢?”
“那这也是命。”邵北川说。
程樾将脸转开,闭上眼。
半晌,邵北川抓住她的手,安抚着说:“我的听力有一大部分是因为职业损伤,其实只要我不再做这行,懂得保养,它就会安然无恙。”
程樾缓慢地睁开眼,却没看他:“但是不可能,对么。”
邵北川笑道:“如果不做音乐,我还能做什么?这是我擅长的事,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从一生下来就接触它,爱上它,离不开它。如果没有音乐,我还是我么?”
程樾眼睛微微热了,她抿着嘴唇,吸了口气,心里滑过无数的说辞,可是却没有一句能说得出口。
她甚至无法为他解答那个问题——如果不做音乐,我还能做什么?
既然不能,又凭什么要求他放弃。
难道他自己不知道做音乐的职业损伤么?
他比谁都清楚。
这就是他的选择,明明已经看到了结果的方向,却坦然前行。
想到这,程樾又吸了口气,终于望向他:“你已经接受这件事了。”
邵北川微笑着:“我曾经挣扎过,但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我愿意接受这个我,只有接受,我才能享受当下的生活,享受音乐带来的幸福。”
是接受,而非忍受。
若是后者,他必然不会如此平静。
程樾身上的紧绷渐渐松懈下来,说:“你答应过我,只要我做这个动作,就代表我要倾诉,你要聆听。”
说话间,程樾摸上自己的耳垂。
邵北川说:“我现在还可以听见。而且我已经在学习唇语了,只是学的不太好。”
程樾又道:“要是听不见了呢,你说的话就是骗我的。”
邵北川说:“就算耳朵不行了,还有心。你的声音,会一直留在这里。”
他拉着她的手摸向他的胸口。
程樾垂下眼,随即张开双臂,搂住他的肩膀,同时也偎进他的怀抱。
邵北川就在她的腰背上轻抚。
程樾心里却是说不出来的难受。
作为邵北川,他的听力或许和命一样宝贵,听力的损失对他造成的打击,绝非她可以体会的,正如那句话所说:“悲喜自渡,他人难悟。”
作者有话要说:上章看到好多小可爱在讨论婚姻和不婚,我作为后者也来说两句~
作为不婚主义,我从不要求和灌输旁人和我一样,因为我知道任何选择都是自己的,与人无尤。
婚姻是一条路,独身是一条路,这两条路都不简单,都会有坎坷、遗憾,而这就是人生的常态。
只是现在有很多人,稍有不顺就抱怨、埋怨,好像自己多不幸一样。我以前会觉得困惑,他们是对生活有什么误解么,生活不就是这样的么?老话都说了,人生不如意十之bā • jiǔ。是谁灌输的错误思想,令他们认为自己就该一帆风顺呢?
再说婚姻,我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两种说法,一种是对婚姻和家庭的焦虑,对孩子的焦虑,对孩子是否成才、孝顺的焦虑,还有一种是对不婚的焦虑,担心以后孤独终老,无子送终,无人送药等等。
你看,无论你选哪一条路,都会面临你无法掌控的局面。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懂得“接受”的价值,只是在“忍受”。
我曾经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已不来往),她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自作主张的给我介绍结婚对象。如果我不接受,她就会觉得我不识好歹。所以我为了维系这段友谊,每次都要顾全她的面子,同时敷衍对方。
我感觉我们之间最大分歧的一次,是她又来介绍对象,还是托一个她不熟的中间人,让我去见面。
我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执着这件事?
她说,因为我怕你老了孤独,那太惨了。
我当时就是一脸问号,我不懂她的担心和焦虑是哪里来的,直到联系起她婚姻的不顺才找到答案。
她和丈夫的关系不好,家里还接二连三的出事,两口子一说话就是争吵,有时候还动手打架,她总是哭,说自己不幸福,说结婚了还觉得孤独,不被理解。再加上她身体和情绪上的一些问题,令她对健康,对容貌都产生了焦虑。
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但我不知道如何规劝她放宽心,与其跟所有人和事较劲儿,倒不如接受这一切,等到心态平和了,再去挨个儿解决问题。
因为这个朋友,我也学到了一课。后来她再对我指手画脚的时候,我都只是笑笑,不解释,因为我知道我们的选择不同,角度不同,而她比较“刻薄”,会对她不认同的事加以指责和纠正。
到后来我终于决定不再忍受,决定和她断舍离的时候,我送了她一句话,在正文里也提到过:“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第一件事最重要,但大多数人都没做到,至于怨气和共情焦虑,它们通常都来自第二件和第三件事,因为无法把心态放平,不擅长做情绪管理,进而就会生出戾气。
另外,我还遇到过一个人,但不熟,她也是独身,家境什么的都很好,可她没有活得多潇洒,也是整天抱怨,各种看不惯,对他人指指点点。
你看,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心态不平,只会身在福中不知福。
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都会有自己的活法,忍受是一天,接受也是一天,大多数时候生活里的悲剧,是在自身。无论是否结婚,只要自己想不明白,不正视自己的问题,将错误归咎到选择和环境上,进而难为的就是自己。
ps,本文提到的“悲喜自渡,他人难渡”,整句是:“悲喜自渡,他人难悟。人难自渡,何以渡人。时间清浅,悲喜自尝。”
在最后再送上季羡林的一段话:“人有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用不着伤春,也用不着悲秋,叹老不必,嗟贫无由。”
红包继续么么哒~
……
感谢在2021-09-0820:06:21~2021-09-0919:21: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灯火阑珊5瓶;小酥柠、日光倾城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