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 7 章(1/2)
意浓回府后对受伤之事只字未提,日后也不打算说,她开开心心地和长公主聊着重阳节这两日发生的趣事,顺便提了提贤妃给衡阳选驸马但被淑妃截胡一事。
“阿娘,你说崔三郎最后真的会成为颍川姐姐的驸马吗?”
长公主摇摇头,“未必。”
“为什么?”意浓好奇。
长公主答道:“陛下是什么人,贤妃先看中崔三郎之事瞒不过他的,虽然是淑妃先开了口,可贤妃更识大体,陛下知道了自会看在眼里,也会有所考量,且他一向喜爱衡阳,不会让她们母女太委屈的,陛下或许不会再考虑将崔三郎选为任何一位公主的驸马了。”
那淑妃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我懂了。”意浓一脸可惜,“可是衡阳的崔三郎还是飞了呀。”
长公主轻笑,“崔家虽好,可我大啓又不止这一家高门望族,更不缺他一个好儿郎,哪里还找不出一个可堪匹配的驸马来,小九你要记住,如崔三郎这般的男子的确算得上好夫婿的人选,却也没必要为了一个男人连体统和骄傲都失了。”
在长公主看来,淑妃此举就有些失身份和体统了。
她是不信淑妃对贤妃先看上了崔三郎之事毫不知情的,只怕有一半原因正正好是因为这个,长公主对淑妃会这么做也不意外,她在宫里这么多妃嫔中一直就不算是个聪明人,能爬到今天这个位置靠的也只是她出身太原王氏又诞下了吴王李烁。
但是这回竟差点闹出两位帝女争一夫的笑话来,这已经不是不聪明而是很不懂事了,陛下绝不会如她的意。
意浓还是蛮替衡阳可惜的。
长公主看出来了,觉得有些好笑,问她,“你见过那位崔家郎君?”
意浓如实点头,“见过,那日赋诗他还得了上等呢。”
长公主颔首,“那的确称得上一表人才,难怪贤妃会看中。”忽然她话锋一转,闲聊般试探,“小九也喜欢那样的?”
意浓略沉吟回道:“还可以吧,不过看着似乎过于文弱了些。”
可能扛不过衡阳三顿打。
她坦荡得很,一点都没有羞涩的样子,长公主便知小丫头大概还没开窍呢,遂转了话题说起三日后温家长房大姑娘定亲的事。
温家大姑娘是驸马已故亲伯父的孙女,两家关系亲近,她也算是意浓的堂姐,这样的日子该过府道贺的。
也是巧了,母女俩刚说完这事,外头就有丫头来报,说赵家太太带着静娘子来请安了。
赵家乃长公主母族,两家关系一向亲厚,长公主最是看重这一门亲戚,当年她还没进宫时,赵家生活虽然比较困难,可舅舅舅母也拿她当亲女儿一样照料,表哥更是疼她这个妹妹。
来的这位赵家太太便是长公主表哥的妻子,静娘子则是她的长女,也是意浓的亲表姐。
长公主有些时日未见赵家人了,忙命人把人请进来。
赵太太带着女儿进屋,行着一贯规整讲究的礼,“民妇拜见长公主殿下,殿下金安。”
“快起来!”长公主亲自从座上起身,将赵太太扶起来,“有日子没见嫂子了,最近可还都好?”
赵家母女又朝意浓行完礼,这才回道,“劳殿下挂心,家中一切安好。”
意浓坐在长公主边上,见赵太太眉梢似有喜色,开口问,“表舅母可是有喜事要说与阿娘知道?”不等人应声她又自言自语猜上了,“让我先来猜一猜,是不是跟……静表姐有关?”
“县主果然聪慧。”赵太太夸完意浓,转头望了眼身则的女儿,脸上喜色更浓,“今日来叨扰殿下是有一件事要告知,静娘要定亲了。”
“还真的是啊!”意浓一脸高兴地看向静娘,直把人都看害羞了。
十七岁的黄花大闺女,要定亲实属正常,长公主更关心对方是什么人。
“是哪家儿郎?家里的情况还有人品可都打听清楚了?”
“姓韦,和二郎是同窗,也在青云书院读书,不过比他大两岁,家里是开书坊的,和咱们赵家住在同一条街上,算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书读的不错,人品也正直敦厚,家里人口比较简单,都是好相处的。”
赵太太对未来女婿很是满意,言语间颇愉悦。
长公主听了也觉得这人选是最好不过了,她倒是可以凭着长公主的身份帮忙在高门望族中觅一个世家子弟,然而赵家虽是她舅家,也因受了皇家照拂成了富贵人家,可毕竟只是平头百姓,婚姻还是得讲究个门当户对才好。
韦家看着就很好,与赵家知根知底,又有多年的同邻情分在,以后静娘也可常回娘家看看。
长公主越想越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对赵太太道,“等书院休沐,嫂子让二郎把韦郎君一同带来让我瞧瞧,也给驸马问个安。”
给驸马问安才是重点,十年寒窗为的不过一朝金榜题名,有驸马这个中书侍郎提点,自然能有所进益。
这个道理赵太太当然懂,连忙道谢。
她虽是个规矩的人,一直以来也谨守本分,从不因自家和长公主的关系而失了行事的分寸,但事关儿孙前程,倒也不用跟长公主过分客气。
意浓对未来表姐夫也挺好奇,就自行安排上了,“干脆就下一个休沐日吧,我也好久没见二郎了。”
“什么二郎,你该叫表哥的。”长公主嗔道。
“就差那么十天半个月,阿娘做什么非要分得那么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