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陶瓷(2/3)
“金曹掾,你先下去吧,若有什么情况,或者问题你要记得跟我汇报,这市场之事可关系到本郡赋税,你可要尽心尽力。”
“诺。”
这瓷器可是个好东西,相信一经问世,必然会引起轰动,不过要做好瓷器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建窑、选材、成器、绘制、煅烧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不是随随便便来个人就能做好。
不过还好煅烧瓷器不是空中楼阁平地起,现在陶器比较发达,已经有有瓷器的雏形了,陶器与瓷器工艺十分相像,区别在于,一是使用材料不同,陶器,一般的黏土就可以烧制,而瓷器需要特定的材料:高岭土。二煅烧成温度不同,陶器温度较低,瓷器需要温度较高。
当然若是用高岭土做成的器物在低温煅烧,那也叫陶器,温度与材料缺一不可。
大遥让官署门吏载着前往制作陶器场地,远古时期,人类掌握用火,解决了取暖和熟制食物的问题,可是每天都是烧烤,时间长了也会反胃,为了能品尝到不一样的美味,就迫切需要制造出一个容器作为蒸、煮或存放食物的器皿。人们发现黏土与水掺和后有很强的可塑性,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物,干燥后用火焙烧,一件陶制的容器就出现了。
陶器分好几种,如生活用陶,农耕文明的发展,食物的盛放、蒸煮要用到陶器,汲水、储水也要用到陶器。陶器易碎不适合游牧民族,陶器文明是汉文化的物质体现。陶器的产生,大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为了让生活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远古人类把对自然的崇拜用象形图案表现出来。
接着就是建筑用陶,人们在改善日常生活方面,当然也包括居住条件,从洞穴巢居到地面建筑。砖、瓦必不可少,并且用量很大,模具生产是最省事儿的方法,并且不同的模具可印出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的含义,最著名的就是汉瓦当,还有陶制的下水管道。
接着就是殉葬用陶古人对死亡看得很重,在原始社会时就把一些精美的陶器入葬,期望在另一个世
因为没有温度计,所以烧制大都靠人的经验来把控,官家制陶场地有个经验丰富的掌窑把头,叫陈六子,名字十分简单,窑里烧制陶器的时间、温度、都由他来把控。
陈六子也不是一开始就当上把头,九岁家里人都去世了,同族人看他可怜,便为他谋了个生计,进陶场当学徒,跟着不同师傅学了三十多年,机灵聪明才渐渐把这制陶烧陶的技艺琢磨通透。
陈六子第一次见对制陶这么感兴趣的太守,不仅看学徒怎么揉胎,制胎,还追着他不停的问着问那。
此时陈六子在回答大遥问如何控制窑温的问题,陈六子不敢藏师,便一五一十说道:“这判断窑温的方法有好几种,烧窑时是用砖把窑封起来的,留两个孔,一个进柴,一个观察。不同的火焰颜色表现不同的温度。当然没那么简单,木柴的质量和木材干湿度,窑里通气情况都会有影响。这时就需要积累多年的经验了,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大遥心中了然,也没追问,这就跟做某件东西,方法一样,有些做的很好,有些人怎么做都不行,手感不同,玄乎的很。
大遥想了想问:“有没有容易学的方法。”
陈六子低吟道:“容易学的方法?有倒有,不过这个是我之前当学徒时的方法,就是在窑里近观察口处放若干土捏的圆锥,尖头圆底,中间有个孔,可以当做火照。这东西在高温时会变红变软。把头隔一段时间用铁棍勾出一个,看它变软的程度,以此判断温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