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废帝(1/3)
听到那刘贺掷地有声的话后,不少官员都面露后悔之色,特别是胆小谨慎的丞相杨敞,更是面色煞白,心里悔恨不已:刘贺张口就是儒家经典,说明他是熟读《诗》、《书》之人,我怎可因为那霍光的一面之辞就行这废帝乱臣之事,都怪那可恶的田延年,让我等行这鲁莽行事。
其他官员露出羞愧之色,纷纷颔首躲避刘贺的目光。
大将军大司马霍光虽然不通经文,不知典故,但是他人老成精,并且久于官场,怎么可能察觉不到此时诡异的气氛。不仅连作为此奏章提议之首的丞相都低头不语,而且那些从自己府邸出来的长史属官也一个个黯然失色,难道那句天子有诤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真的有这么大威力?
可是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想到刘贺在位二十多天就下发了一千多道诏令,且都避开自己,而自己的符印也因说改换颜色拿走迟迟不还,想必是决心打压我霍家。一旦让刘贺成势,霍家必定受损,更可恶的是那些昌邑随从,竟然喊着诛杀霍光,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的浑话。看来早已视我霍光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霍光腾的一下走上前,对着刘贺大喝道:“太后罢黜诏令已下,你哪里还是天子!”边说趁着刘贺不注意,一把解下刘贺身上天子玺印。
“干什么?大胆,还我玺印!”
霍光身材魁梧,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长美,看上去让人不自觉的信服钦佩。只是此时做的事有点不太磊落光明,看着震怒的刘贺,霍光走近上官太后的武帐,将手中的天子玺印交给了太后。
刘贺反应过来,作势准备上前夺回,但是被旁边的近侍挺枪一拦,喝道:“不得无礼!”
刘贺呆了一下,颓然的坐倒在地,现在自己的郎官不在,玺印已除,太后不相帮,大臣和自己对立,真的是大势.....已去,大势.....已去啊!
然后看了下周围的人。侍卫面色不动防备着自己,百官面色各异,有羞愧难当的,有得意洋洋的,有可怜惋惜的,不一而足,再往上看,武帐里的太后被遮挡看不清面容,手里拿着玺印不知所措,而站在一旁的霍光,大义凛然,但是嘴角跟眼神里透露出嘲笑之意,是啊,王吉曾像我进言,劝我三年不言政,将所有权利交到霍光手里。
可我不听啊,因为我是刘氏子孙,这是我大汉刘姓的天下,怎可让一个外戚掌权,奈何我刘贺终究是根基未稳,还是没斗过霍光,命也命也,说着颓丧的低下了头。
霍光走到刘贺跟前,看着刘贺失魂落魄的样子,不觉心情舒畅,他扶起刘贺,驾着他胳膊说道:“大王,请回昌邑属国吧。”
刘贺不动,任由霍光支配,在他的搀扶下走出了殿堂。后面群臣也随即跟随而出,远远的尾随在后面。直到出了宫门外,来到了之前收押那些昌邑国的随从的金马门。
刘贺这才从呆滞懊悔中反应过来,如今自己再也不是大汉天子了,之前说过的狠话就宛如催命符一般,要做些什么挽回。刘贺于是挣扎而起,对着霍光以及后面众臣作揖道:“是我愚戆,所以不能担当汉室重任。”
然后向西面未央宫殿的方向拜了一拜。
霍光以及众臣站在旁边,什么宽慰的话都没说,心情复杂。
刘贺随着霍光上了乘舆副车,在霍光的亲自押送下,回到了长安城内的昌邑国国邸。
刘贺看着空荡荡的国邸,当初就是在这接受了太后的立天子诏书,如今又回到了这里,可是之前那些随自己而来的郎官侍从呢,那些可都是我昌邑国的大好男儿。随后黯然的往里走去。
霍光看着刘贺的背影,说道:“昌邑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