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选址建厂(2/2)
“没有其他油了么,比如大豆或者花生油?”大遥想起这两种油比较常见。
“大人,大豆榨油倒是有听过,不过由于出油太少很少人用来榨油,至于花生油,什么是花生,小人未曾听过。”魏观清疑惑的问道。
“我知道了,你让服务员演示给我看看怎么接待的。”
––––
大遥走出酒楼后,对服务员的表现还是挺满意的,然后想起榨油,还没看过是怎么榨油的,便找到一家生产芝麻油的作坊进去了解。
待了许久,了解到了大概过程。首先用大镬烘芝麻,七八成熟后,碾碎,再蒸,然后放入草圈中,堆成一排;然后用用木头撞紧出油。
大遥试了下,作业强度极大,人员特别辛苦,而且出油特别少,你想靠人去推动木头撞击,不光效果不好,还特别累。
事情忙完后大遥回到府邸中,悠哉悠哉的躺在房间的躺椅上休憩,突然想起自己很久没玩手机了,手机没网络后慢慢对手机无感了,而且发电装置也没做,手机就剩一点点电,放在角落没去动。
刚起来想去拿手机又躺下了,算了,没什么好玩的,不玩了。程静婉则在旁边给小孩缝制衣帽,说是等孩子降生后可以穿上娘亲亲手缝制的衣服。
——————————
承明殿内,大司马霍光、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场敞、光禄大夫丙吉、太仆上官桀、太常郦终根坐在席子上,传阅着大遥呈上的奏疏,刘弗陵开口说道:“众爱卿乃朝中枢纽,不知对比有何看法。”
丙吉说道:“我观看许久,此奏疏所思甚远,所谋甚广,利在社稷,功在千秋。”
场敞说道:“此言差矣,陈侍郎试图篡改祖制,你看推及简化字,将我等熟知字改成那等模样,也不知作何想;再看,开设文儒学、工科学、军事学、法制学,这不是与武帝独尊儒术相违背么,谁人不知孔、孟之道为忧百姓之祸而欲安其危,是真正的治国平天下之道。”
刘弗陵说道:“陈侍郎他不是也有说儒学乃人道德之根本,只是治国安天下其他也必不可少,而汉制,本就是王道与霸道兼而用之,陈侍郎所言还是有的放矢的。”
桑弘羊想了想说道:“陈侍郎上所写术算之法构思之巧妙,非常人所能及,而那拼音更是让我等钦佩,几个符号就可将字读音标示起来,若推广而行的话不仅让寻常人家也能识字,特别是全国郡县读音可一致,这样四海以内都可以顺畅交流。光禄大夫所言功在千秋一点也不为过。”
这时霍光说道:“陛下,此时百姓贫苦而衣食不足,老弱负重于路,此等文学教养之事虽然关乎国本,但是不可全国推行,可先从各郡县挑选家资丰厚者,可待百姓无衣食之忧再惠及天下。”
刘弗陵说:“大司马所言有理,仓廪足而知廉耻,若家中无可食之食,无可穿之衣,哪有心情学习。”
霍光听后说:“陈侍郎奏疏有说文儒、工科学、军事学、法制学以及启蒙、童学都需要拟定教材,教材不光有圣人教诲,还要规劝民守法,行仁义等,我认为兹事体大,需要从长计议,可先选文学贤人,熟稔律令之人商讨此事。”
刘弗陵想了想说:“不知何人能担此众任,可有举荐?”
上官桀立马说:“臣推荐两人,田广明精通律令,治理严明;平原太守萧望之好儒学,兼学诸经,此二人主持此事颇为恰当。”
刘弗陵听后说:“善,那就由光禄大夫负责主导此事,田广明、萧望之二人协办,待陈侍郎修养归来时,便叫上陈侍郎一同修缮。”
霍光点了点头说:“陛下可再挑选文学贤士,朝中儒生,以及饱学之士共同参与。”
“好,此事一并由光禄大夫决定。”
商议完后,众大臣便退出承明殿。
刘弗陵捧着奏疏,越看越觉得写的精妙,待只有他一个人时,自言自语道:“难道是上天派给孤的栋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