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 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3/3)

目录

第三,隋炀帝还给他写了一首赞美诗。诗名叫《白马篇》:“白马金贝装,横行辽水傍。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力彰。会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一匹白马装饰着金刀贝壳,五彩焕然,横行在辽水之旁。骑着白马的少年郎是谁呢?那就是皇帝的宿卫羽林郎。他穿着犀牛皮做的铠甲,手里的宝剑也闪闪发光。……这个羽林郎梦想着以身许国,他的德行非常高超。而且他不光德行高超,他的武艺也非常高强。因为既有德行又有武艺,即使千年以后,他的赫赫英名还一定会在军旅之中久久传扬。

可能有读者会说,这首诗讴歌的对象,应该是群体形象,而不是个人形象吧?没错,这首诗赞美的确实是隋朝士兵,确切地说,是骁果这个英雄群体,但是,谁敢说这个骑白马、佩宝剑,威风凛凛而又风度翩翩的少年武士,不是以沈光为蓝本塑造的?有了皇帝这样的首肯,不仅沈光建功立业的理想得以实现,隋朝的士气也一下子振奋了不少。

虽然沈光骁勇,他的英雄行为也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但是,终究还是无法改变辽东城的战局胶着状态。

怎样才能把辽东城拿下来呢?隋炀帝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人赶制了一百多万条布袋子,分发给士兵,让他们把布袋子里都装满土,然后一袋子一袋子地从营地一直往辽东城的城下堆,最后堆成一个宽三十步,最高高度和辽东城齐平的斜坡,这个斜坡的名字隋炀帝都想好了,就叫鱼梁大道。一旦这个鱼梁大道修成,隋朝的士兵迈着方步就可以攻上去了,到那时,高句丽的三万士兵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所以,虽然在堆沙袋的过程中受到高句丽居高临下的打击,造成不少伤亡,但是,隋炀帝还是咬紧牙关往前推进,毕竟隋军人多,拼消耗还是拼得起的。到六月下旬,眼看这鱼梁大道就要完工了,这意味着总攻马上就要开始,隋炀帝的心里乐开了花。

有道是“好事成双”,这时候,不仅辽东战场的形势一片大好,平壤方向的推进也相当顺利,宇文述已经率领陆路大军来到鸭绿江边,准备渡江作战。而水军统帅来护儿也统帅士兵,齐集东莱,随时准备扬帆起航。在隋炀帝看来,只要再有几天的时间,顶多半个月,这场战争就可以结束了,想想都令人扬眉吐气。

三、狼狈撤军

可是,就在总攻即将开始,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的时候,一个满面烟尘的骑兵忽然出现在隋炀帝的大帐之前,翻身下马,呈上一封密信。隋炀帝一看这封密信,当即脸色变了。怎么回事呢?原来,负责给隋朝远征军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举兵造反了!这可让隋炀帝一下子慌了神。慌在哪里呢?

首先,运粮官造反,意味着马上粮草难以为继,没了粮草,出征在外的大军就算不打仗,也要饿死了!

其次,这次出征,好多追随隋炀帝的文官武将都把子弟留在了洛阳,现在杨玄感逼近东都,这些孩子可都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孩子在杨玄感手里,这些官员能踏实吗?

最后,东都洛阳可是隋王朝的命根子,一旦被杨玄感占领,岂不是意味着隋朝的半壁江山都面临危险?

想到这里,隋炀帝真是心乱如麻。面对这么一个突发情况,隋军到底何去何从?隋炀帝不是傻瓜,当然知道孰轻孰重,高句丽再可恨,毕竟属于肢体之疾,而杨玄感造反,东都不保,那可就是关系到隋朝前途命运的心腹之疾了,隋炀帝怎么能为了肢体而丢掉心腹呢!所以,第一个反应自然是立刻撤军,回去灭火。

问题是,如果这时候撤军,那真等于煮熟的鸭子又飞了,此前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放在谁身上谁都不甘心啊!

就在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让隋炀帝不敢再犹豫了。什么事呢?兵部侍郎斛斯政投降高句丽了。说起来,斛斯政投降仍然是杨玄感造反的连带后果。斛斯政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祖上都是武将,本人也非常有才干,很受隋炀帝宠信。所以,这次出征高句丽,隋炀帝让他掌管军机,相当于总参谋长的角色。

要命的是,斛斯政不光跟隋炀帝好,他跟杨玄感也关系不错。杨玄感造反之前,曾经跟斛斯政有过联系,还让他帮自己伪造两份文牒,让自己的两个弟弟都从隋炀帝身边逃出来,回来帮自己一块儿造反。要知道,关陇贵族是一家,彼此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所以,斛斯政也就帮了这个忙。现在,隋炀帝严令追查杨玄感的党羽,斛斯政坐不住了,这件事一旦败露,肯定要被隋炀帝杀头!

斛斯政的狼狈处境是杨玄感造成的,按道理讲应该投奔杨玄感才对,然而,他这时候想要千里迢迢投奔杨玄感,肯定不可能。怎么办呢?眼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投奔高句丽了!所以,就在大业九年(613)六月二十六日深夜,兵部侍郎斛斯政居然趁着夜黑风高投敌了!这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吗?

第二天早晨醒来,隋炀帝听到这个消息,真是苦不堪言。斛斯政是隋炀帝身边的总参谋长,对隋朝的军事部署了如指掌,他这一投敌,就等于隋朝所有的军事机密都曝光了。怎么处置这个叛徒呢?赶紧追吧。隋炀帝下令,让将作少监阎毗率领两千骑兵,火速追击。可是,斛斯政已经走了半夜,怎么可能追得上呢?

这样一来,隋炀帝已经没有选择,只好撤军。大业九年(613)六月二十八日凌晨,隋炀帝突然召见将领,传令军队轻装撤退。这次轻装撤退的情况,《资治通鉴》写得非常清楚:“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营垒、帐幕、案堵不动,皆弃之而去。”一句话,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要知道,杨玄感起兵也好,斛斯政投敌也好,都是隋朝的最高军事机密,一般士兵,乃至中下级军官都无从知晓,现在仗打得好好的,眼看胜利在望,忽然这么狼狈撤退,士兵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时间小道消息满天飞,都在自己吓自己,队伍也越走越乱。

隋朝的军队纳闷,辽东城内的高句丽士兵更纳闷。眼看隋朝的鱼梁大道就要合龙,他们都觉得自己命在旦夕,都打算跟辽东城同归于尽了,没想到一早起来,居然一夜之间地覆天翻。每天热闹的大隋军营现在空空荡荡,鸦雀无声,军资器械都乱扔在那里,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高句丽将领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还以为是隋军在玩空城计,故意引蛇出洞。所以,继续下令紧闭城门,严防死守。一直过了两天,确信隋军不是玩鬼把戏,而是真的撤退了,这才派出几千士兵,出来追杀。不过,毕竟隋军人多,威慑力还是有的。高句丽的士兵也不敢太过分,只是在后面跟着。一直等到隋军主力都渡过辽河,只剩下几千老弱残兵的时候,这才一拥而上,把这几千老弱残兵消灭了。

这边辽东半岛的大军一撤退,在东莱待命的来护儿水军也自动撤军,回援东都。就这样,隋炀帝第二次大举东征高句丽又以失败告终,而且,是功败垂成。说起来,这次失败真是太冤枉了,连我们在千年以后都不免替隋炀帝发出一声叹息,真是时乖运蹇,英雄无命!

那么,改变了整个战局的杨玄感究竟是何许人?他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造反呢?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