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 60 章(3/4)
大嫂道:“不挤,你几个叔伯带着那几个兄弟去前院睡了,荣哥儿那些同窗去了周老大人那边。这后院住的都是女人,哦,还有二爷爷二奶奶跟三姑和三姑夫。”
“诶,兰儿,明年荣哥儿就科考了是吧?”三嫂问。
陆兰儿嗯了声,道:“不是,明年回去考贡生,后年科考。他老师说什么火候差不多了,可以下场试试。”
“哟,那要是考中了,咱荣哥儿是不是就能当官儿了?”三嫂笑道:“雷家你还记得吧?说是去外面当了大官儿,老气派了。”
陆兰儿道:“说是要进翰林院,具体我也不清楚。”
这也是听叶鹤荣跟周老大人聊天的时候说的,说若是考中了就进翰林,翰林就是京官储备,磨上几年然后外放镀金,再回来就是实打实京官儿了。这样在京中多历练历练,若是再外放,至少也是个知府。
四嫂突然道:“那要这么说,雷家还挺有读书的根儿。”
大嫂抬头瞪了她一眼,道:“什么雷家?荣哥儿身上也流着咱叶家的血呢。再说虎头虎蛋读书也挺好的,还有五斤六斤他们,我看读的都不错,再过两年一准儿能考秀才!”
四嫂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对着陆兰儿吐了吐舌头,这才道:“我们也沾光跟着认了点儿字呢,如今也能跟着读几行书。二爷爷二奶奶说了,咱家女人也得学会认字,以后不怕被人欺负。”
陆兰儿点头道:“认字总归是好的,至少能读懂个文契告示什么的,出门也不会两眼一抹黑。”
这个四嫂嫁进门的时候陆兰儿已经进京了,她跟陆兰儿不熟,只是听说当年陆兰儿就已经能看懂不少字,特别厉害。否则也不会被教书的周老大人认了当义女,这是多大的能耐啊。
早饭都快做好了,叶氏他们才起来。主要是昨天晚上太高兴喝多了酒,结果到现在头还是晕的。
陆兰儿硬把叶鹤荣拽了起来,按照规矩上了公婆茶,叶氏学着别人家婆婆的样子,从手上抹下个银镯子给新媳妇添礼,嘴里道:“乖乖我的儿,以后这就是你家了。”说完,又觉得怪里怪气,自己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柴氏从隔间听了,撩帘子出来,笑骂道:“学了好几天就学会了这个,你这个当婆婆的也是可以。”
叶氏只是笑道:“这不是没经验吗?我还是第一次当婆婆呢,也不知道咋做。娘您也别说我,你看你女婿,现在还傻着呢。”
雷松海端着茶杯,一会儿看看儿子,一会儿看看媳妇儿,那嘴角恨不得裂腮帮子上,半晌就没合上过。
“没出息的劲儿!”柴氏一指头戳到雷松海额角,张罗道:“赶紧吃饭吧,都饿死了。老头子你还不出来?跟屋里抱窝呢?”
叶老爷子这才出来,道:“我还等着孙子孙媳妇敬茶呢。”
陆兰儿跟叶鹤荣端了茶过去,柴氏和叶老爷子接了一口喝干,柴氏道:“若是按规矩,怕是要饿出毛病来。也不知道那大户人家怎么就这么挨的住饿的。去去去,问问啥时候吃饭!”
庄户人家一年到头干活儿,体力消耗大,自然饿的快。不像那些有钱人家很少劳作,平日里也不缺零嘴儿吃,自然不会饿的那么快。
其他几个孙媳妇儿张罗着摆了粥饭,又去给前院送。还领着一篓子馒头小菜往周家去。去了才知道那些人一大早就都走了,得赶回去书院上早课。
就算是家里有了地,也难得吃一次细面蒸的大馒头。这三屉馒头没扛得住吃,最后又下了一锅疙瘩汤才抗住饿。
叶家人还要在这里住上几天,要等陆兰儿三年回门再回来之后才好走。一时间这院子里挤挤挨挨热热闹闹的,真跟回到庄子里似的。
陆兰儿跟周家借了两个媳妇,带着叶家人跟京城逛了逛,原本还说要买些东西回去,只是一问价格就都吓着了。最后还是陆兰儿买了几匹新花样的细棉布,给他们当做土特产。
等叶家人都走了,这小院子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是叶鹤荣平日里要去住书院,陆兰儿干脆包袱款款又回了周家,叶家那小院儿干脆买了老两口平日里看门收拾。
按照周夫人的话说,这嫁人跟没嫁人也没啥两样,除了小两口偶尔回去住一宿,陆兰儿梳了妇人头。平日里生活跟往常一样,压根没有改变。
这边刚成亲没多久,小郡王就回了京。
现在已经是腊月了,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京城大街小巷已经有了年味。
小郡王回来没多久,就让人给陆兰儿送来了一百两银子。崔管家说小郡王身边的幕僚每年都能拿不少银子,这一笔算是陆兰儿的工钱。等过年还会有一些年礼,不过不能正儿八经送来,只能算做陆兰儿自己“订买”的。
其实在腊月里,当铺就已经运出去了好几车东西。都是一些破烂被褥衣服和一箱子一箱子霉变了的书。这消息也没有瞒着人,不过别人都以为这些东西是要拿出去扔了烧了的。京城里有钱人多,也看不上这些破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