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1/2)
“瞧一瞧看一看啦,焕颜坊新出便携式胭脂口脂,内嵌琉璃镜,能让您随时随地补妆,永远保持最美妆容!”
“千种颜色千般娇艳,娘娘们都赞不绝口,总有一款颜色适合您!”
“细瓷螺旋管,珍珠粉与绵羊油组合,呵护您娇嫩肌肤!”
“总是担心香膏留香短吗?随时随地补充优雅香气,令您暗香盈袖!”
“丝绢仿真花,不但能观其貌,更能嗅其香。花蕊暗藏盈袖坊特制熏香丸,只需一束,花香满屋!”
“好消息,好消息!十日后京城开启斗妍大会,群芳楼、怡红楼、相思阁都会参加,免费观看。究竟谁才是京城十大名伶???且看十日后斗妍大会!!”
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广告词传遍了大街小巷,沉寂了许久的老字号脂粉铺子突然就支棱起来了,退出了各种各样新鲜玩意,引得不少人争相围观,还差点儿因为某些“娘娘都喜欢”的套装打起来。
不得不说,女人们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战斗力,尤其是有钱的女人,战斗力更加爆表。
前三日收入送去皇上案前,直接给他笑出声了。
“她那个铺子怎么样了?”皇上看完账本,笑着问下面的人。
那人是一名暗卫,在小郡王不能进京的时候就负责皇上与小郡王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他琐事。
暗卫道:“陆姑娘的铺子也开了,但是是卖一些吃食,说是从西北请来的厨子,擅长做面。属下去尝过,味道极好,客人也多。”
“竟然是卖吃食?我以为她还会卖一些花簪之类。那仿真花不就是她想出来的?”皇上有些惊讶。
暗卫摇摇头,道:“属下也不清楚,可能是陆姑娘不想太高调吧?而且那铺子是记在了张俊家的名下,京城估计也没人知道到底是谁开的。”
“也是个聪明姑娘,多照拂一些,别让某些不长眼的东西坏了陆姑娘的生意。对了,请周世明大人前来,朕有话要问他。”
周世明官复原职,官居二品。就算是下了朝也只是回家匆匆吃了饭,便继续回到宫中忙那些要事。各地发来的折子他们几位大臣都要给出针对性解决办法,有的时候讨论上一天也是正常。
这是个掌权的好差事,但也是个苦差事。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一个眼神就能解读出一篇策论来,谁都不好相与。
周世明以自己久不在宫中不熟悉业务来装傻,然后提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傻问题,让昔日的对手与好友都快把白眼儿翻天上去了。对此这位周老大人只是憨笑着拱手赔罪,“对不住,真的是对不住。哎,我离开朝堂太久了,这风云变幻,确实有不少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还请各位大人不要嫌弃我。”
想当年周大人还是个怼怼达人,眼中容不下沙子,一张嘴利得像刀子,专门戳人心。可是十年过去,这老家伙如今圆滑了不少,正儿八经藏起尾巴学做老实人了。
“周大人,周世明老大人诶!”老太监一溜小跑过来,恭恭敬敬道:“皇上请大人过去问话。”
皇上这段时间特别喜欢找周大人过去问话,周老大人隐居在乡间十多年,这十多年的经历是皇上最好奇最喜欢问的事。尤其是周老大人自己开了个学堂,还教出俩年轻举人,并且把这俩得意门生带到了京城,亲笔写信推荐去了青松书院。
这在从前,是绝对不可能见到的奇景儿!
“你们看,这架刚吵了一半……”周世明呵呵笑。
同僚气得不行,一起哄他:“你快走吧,快别耽误了皇上问话,走吧走吧!”
这老家伙低调修炼了十多年,愣是把自己修成搅屎棍子了!
皇上与这位自己亲自平反请回来的周老大人唠了几句家常,话风一转,问道:“陆姑娘为何开了一家食肆面店,周大人可知道为什么?”
周世明:???
他是真没想到皇上会问这些,虽然疑惑,却也老老实实回答道:“我闺女说着京城不比镇上,自己做些粗糙花样就能换了银子。如今她那些手艺已经不好拿出手了,只能用脑子换银子了。”
皇上嗤的笑出声,道:“那仿真绢花甚是漂亮,怎么就不行了?”
周世明道:“那不一样,她毕竟还是绣花能拿的上台面。再说这丝绢花前几朝就已经有过,后来经过几百年沉淀,戴的人也少了。我闺女说着绢花就是一束一束的才好看,若只是戴在头上就显得单调了不少,这才与工匠们商量了做仿真花。若是她,笨手笨脚,哪里能做的明白呢?”
皇上的议事搁就放着几束绢花,是大朵的荷花与百合,花蕊里放了香丸,淡淡的花香到比浓郁的龙涎香更醒神怡然了。最重要的是不会整的一屋子都是烟雾,碰上个鼻子敏感的,那喷嚏能把自己喷厥过去。
“笨手笨脚?”皇上翻看着自己的账本子,又想笑了,“若她都笨手笨脚,你这个做义父的难不成还是个灵活灵巧的?”
周世明憨笑了两声,不说话。
“朕听说她是个孤女?”皇上又问。
周世明点点头,道:“确实,是被人贩子拐去北地的,之前说还有着南边的口音,这么多年下来,这口音也没了。”
皇上点点头,道:“姓陆,没给改姓?朕突然想起来,十三年前有个姓陆的官员,回京述职的时候半路遇到贼寇……朕没有记错吧?”
周世明身上一震,半晌才道:“确实,皇上没有记错。那名官员怀才不遇,散尽家财买了个县城父母的官职。先帝当年查官职买卖将他也翻出来了,只是陆大人被抓进囚车,全县的百姓都哭着求情。也正是因为那样,先帝爱才,将他赦免,重新回去当官儿了。只是不知道为何,两年后回京,便遇到了那样的惨事。”
皇上点点头道:“那时候朕还只是太子,听闻噩耗难过了许久,还特别拨了些银子送去陆大人家中抚慰。如今一转眼十三年了,也不知道那陆大人家人如何了。周大人,当年你可是为他说了不少好话,不惜得罪了人,转年就被陷害不得不离开。这么多年,你就没有去照顾一二?”
周世明苦笑道:“皇上说笑了,下官这么多年一直藏在北地小镇,靠教书赚些米粮糊口,前几年压根不敢与好友们书信往来。后来确实教出了几名得意门生,这才偷摸的带着去见了几位好友帮忙点拨。陆大人老家距离下官所在之地实在是太远了,就算是我想救济抚慰,又能拿什么去呢?”
皇上叹了口气,又聊了些别的,便让周大人回去了。
晚上周世明回到自己府邸,在书房闷坐了好半天,然后去找老妻。
周师娘差点儿被他的话气笑了,“一百两银子?你怎么觉得咱家就能拿出一百两银子来?卖了我也不值这个钱啊。”
之前皇上赏赐的都是摆件布匹和给周师娘的一些首饰,还真没有银子。他们如今花销的银子还是提前支取的俸禄,以及陆兰儿那小食肆的收益。周世明虽然是两品大员,但是只有宅子没有地,除了俸禄就没有别的收入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按说皇上会赐一些田地下来,但是也不知道怎么的,他就跟忘了这一茬似的,提都没提过。
老大人略生气。
周师娘手里满打满算十两银子,其中五两还是食肆的收益分成。这银子拿的她自己都不好意思,但是这府里真没有别的银子了。那些首饰倒是之前,可是是官制,上面打了戳,又是皇后赐的,哪里敢典当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