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发错了(1/4)
陆挽风轻云淡道:“师兄应该明白,这种事不提也罢。”
张怀瑾道:“好吧,不提就不提。不过就算是永远充军,以师弟这次建立的奇功,足以提升三级。”
陆挽道:“以我的身份处境,升得越高反而越危险。师兄以为然否?”
张怀瑾听后叹了口气,颇为替陆挽惋惜。虽然这个师弟才智卓绝,但这辈子却只能以一个军卒身份活下去,岂不像带上了沉重的枷锁。
谁曾见世上有人带着沉重的枷锁还能歌舞翩翩?
陆挽倒是毫不在意。根没扎深,就长枝叶,乃是取亡之道。只要谋略得法,掌控风云也未必一定要自己亲自实施。陆挽反倒劝张怀瑾道:“师兄此次军功太重,朝廷恐怕不好封赏。我个人看法,师兄还是摊薄军功,少申报些功赏为好?”
张怀瑾道:“愚兄已经这么做了。不过和你说句心里话,愚兄多少还是有些不甘的。这些功劳非张某一人所立,都是将士们拿命去拼来的,这次光战马都倒毙了三百匹,手足冻坏的士兵也不再少数。”
陆挽笑道:“师兄的想法合情合理,我很理解。然而军功要想全部兑现,既要改军制,也要改财制,这不是眼前可以讨论的事情。”
张怀瑾领兵多年,当然知道根源。不过他是个将军,脑袋里一直想的是如何改善边军现在的状况,很少去想这背后还涉及到财赋问题。陆挽已经和他说过了部分计划。现在,张怀瑾真心希望陆挽能够在甘肃扎根,为边军做点事情。
不过张怀瑾还是有点担心,陆挽以一个流犯军卒的身份,真的可以推动他筹备的计划么?张怀瑾再次劝道:“师弟真的不打算让我为你请功么?”
陆挽道:“吴督宪故去十余年,夫子也归隐了十余年,纵使他们以前有些根脉,这么多年无法灌溉,也多自枯萎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西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下无深根,上有高冠,一朝狂风吹来,顷刻便会连根倾翻。愿师兄与弟共勉。”
张怀瑾揖而谢道:“师弟之言,愚兄定会牢记于心。对了。。。师弟提供的千里镜实在是妙用无穷,军中如果多一些,和外敌对战时,胜算会大很多,我军的损失也会少很多。”
陆挽道:“师兄是不是想托我多买几架,装备给军中探哨?”
张怀瑾道:“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