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庄凉游击营(3/4)
陆挽道:“知道了,多谢师兄指教。”
穿上厚重的布面甲,戴上铁盔,骑上马,陆挽等人离开的镇羌堡驻地。
今日天晴,天空像渐变的蔚蓝画布。两侧黑白相间的是绵延山脉,中间的山谷是宽约数里远望看不到边的洁白雪原。山风吹来,积雪如沙尘漂浮,又带着马蹄蹋起的雪沫四溅消失在身后。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顺着这条山谷一直往前就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那头就是玉门关。此谷实乃甘肃的食道。
走了没多远,遇到了一条宽约百步的大河。还好现在是深冬,河水都已冻上,陆挽等人马踏冰河继续向前。
过河的时候,陆挽道:“有河流,有原野,这里是片可耕可牧的好地方啊。”
张怀瑾说道:“师弟说的没错。这片雪原春后就是草原。它的藏名叫逐喜秀龙,藏语的意思就是吉祥富饶的草原。现在我们明人称之为逐龙原。这里除了各营的军牛、羊、马匹放牧地,春后也有些地方会种上青稞陇麦油菜等作物。
十年前这片原野还被鄂尔多斯、多伦土默特等部占领,我们大明的边墙还在草原的南边。后来,李总督策划了湟中战役,三战三捷,我们就把蒙古人赶回了北方。也把我们的边墙往北推了好几十里,推进到现在的永泰城、松山城、镇羌堡、岔口堡一线。”
张怀瑾介绍的颇为简单,陆挽却想到了这片富饶之地能养活多少人。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大明士卒用血肉换来的,至今却不知属于谁了。朝廷每年要运入陇中23万5千石军粮和45万1千两白银,是实际应发的军饷一半都不到。可朝廷真的需要这么多花费么?
再往前骑行六十里左右,就到了张怀瑾的驻地——石灰沟了。这里背靠高山,左右各有几座山包,倒是避风的好地方。
军营构建看上去很简单,外围是木栏鹿砦,在四角有几个木制哨塔,里面是数百个圆鼓鼓的白色帐篷。
张怀瑾已经令人在自己帐篷边上又给陆挽和吴三起了个帐篷。安顿的差不多了,张怀瑾过来询问陆挽是不是还缺什么东西。
张怀瑾安排的很周道,东西都不缺,连热水都已经烧好了,陆挽反给张怀瑾沏了杯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