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朕的股肱之臣矣(1/2)
崇祯一想杨山梓的策略虽好,但却没钱支持大规模用兵,脸色顿时又阴沉了下来:
“爱卿此计虽好,可如今国库空虚,已经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的用兵了啊。”
他无奈的叹息一声,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大明不成?
“陛下勿忧,微臣在一个月之内,必定为陛下凑齐军饷。”
杨山梓瞟了一眼旁边有些失落的温体仁,就像看到一只肥羊一般,双眼炙热。
只要老子将这只肥嘟嘟的耗子给逮住,那就不用愁军饷问题了。
崇祯大喜,不过还是疑惑的看着杨山梓,提醒道:“爱卿,这可是军国大事,开不得半点玩笑。”
杨山梓信心十足道:“微臣可立军令状,如果一个月之内,筹集不齐军饷,甘愿接受军法处置。
还请陛下当机立断,莫要为军饷之事担忧,乘建虏龟缩辽东过冬之际,集天下兵马,将所有反贼剿灭。”
杨嗣昌恨不得跳起来抽儿子一个大嘴巴子。
臭小子,你毛都还没有长齐,在这里瞎咧咧什么?胡乱吹什么牛皮?
你多大的本事,老子难道还不知道吗?
短短的一个月,你到哪里去筹集如此巨额的军饷?
你这个孽子,是不是想害死全家,心里才踏实啊?
温体仁似乎找到了灭杨山梓的办法,连忙附和道:
“陛下,既然杨千户有如此雄心壮志,为了天下早日安定,陛下不可再犹豫。”
崇祯本来对温体仁还是非常信赖的,不过今天却发现,怎么看这家伙,都觉得有些不顺眼。
他没有搭理老家伙,而是看向杨山梓,虽心里有些不踏实,还是说道:
“杨爱卿忧国忧民,甚得朕心,现任命你……”
他本想任命杨山梓为剿匪总督,可一见他一脸稚嫩,还是个十六七的孩子,又将话吞了下去,看向杨嗣昌。
觉得杨嗣昌无偏无党、勇于任事,又统领兵部多年,威望甚高,由他总督剿匪,最为合适。
于是又接着说道:“现任命杨嗣昌为督师辅臣,总督各地兵马……”
杨山梓还没有等崇祯将话说完,连忙道:“陛下,微臣以为,兵部右侍郎孙传庭,更适合担任督师辅臣。”
他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因为他知道,杨嗣昌虽是这个策略的制定者,却不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
根据历史记载,杨嗣昌以督师辅臣身份,前往湖广围剿反军后。虽在四川玛瑙山大败张献忠,取得一定成功。
但由于杨嗣昌刚愎自用,不能有效的团结将领。
导致后来李自成突围进入河南。
张献忠采取‘以走制敌’的牵制战略,并利用明军将领之间的矛盾,多次突破杨嗣昌的包围圈,让杨嗣昌无计可施,而疲于奔命。
最后张献忠以奇袭的方式,攻占杨嗣昌的大本营襄阳,杀襄王朱翊铭。
致使‘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划全盘失败,杨嗣昌也惊惧羞愧交加而病死,享年才五十四岁。
而孙传庭智勇双全,出任陕西巡抚时,在榆林组建秦军。以其独有的狡黠、多谋、果断,伏杀闯王高迎祥,平定河南农民起义。
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境艰险,明军情势大好。
孙传庭就是明廷手中一张不可多得的王牌,但后来因建虏攻入长城。崇祯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才让李自成得以喘息,不断的壮大。
杨山梓觉得孙传庭有丰富的剿匪经验,且足智多谋。
由他总督天下兵马,按照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剿匪,成功率绝对比杨嗣昌要高。
当然,对于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剿匪之策,杨山梓认为是正确剿匪的奇谋。
要不然,也不会向崇祯提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