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小沙(2/4)
在没有人类活动之前,长白江的潮水应该一直可以涨到山岙平缓地带的的最里边,也就是现在的小沙街道小集镇的所在地。
那里应该有过一片沙滩。
而我很不理解,“位于西北一隅的小沙凭啥统辖半个舟山本岛?”
基于对故乡的情结和好奇性,我一直都在探寻。
因为明朝200年的海禁,舟山的历史和文明有一个断代的特性。
我终于检索到一些资料,小沙在海禁前是舟山的一个重要佛地,曾经有个一座非常大的寺庙,比普陀山还要有名。
据说当时所有的名臣gāo • guān,只要到了舟山,必定先去那里朝拜进香。
至今还残留着从定海县城到小沙之间朝香的古道遗迹,最有名的当数位于马岙与小沙寺岭后之间的一座古桥。
中学时我们清明去县城的烈士陵园扫墓,走过那条古道,路边还有供人息脚的凉亭。
据志书记载,大唐开元中(713—741),一个高僧的身影出现在泊满沙戈的宁静的海湾,说他是第一个走进小沙的人。
他法号惠超,此前为宁波天童寺方丈,曾在海边寻得一尊石佛,供于禅房之中。
一天夜里,惠超梦见石佛对自己说:
“送我去甬东九峰山。”
于是他带了两个徒弟,捧着石佛,从宁波登舟,沿海路来到小沙九峰山下。
他和弟子在九峰山的香柏岩结茅为庵,从此,九峰山成了让众生仰望的佛界圣境。
晨钟暮鼓回荡于波涛烟树中,成了小沙第一缕天籁绝响。
走进小沙的惠超比走进普陀山的日本高僧慧锷至少早120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