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窦禹钧(4/4)
赵玗道:“好叫上使知道,那碑文刻的不过是《千字文》而已。”
“哦?《千字文》虽然晦涩了些,却比《急就章》要好许多。不知这些孩童来你这里读书,需要缴纳多少钱粮呀?”窦燕山对赵玗的这种教学模式颇感兴趣。
传说窦禹钧以开始,为人很不咋滴,作为当地的地主,经常欺压百姓。据说是因为报应,窦禹钧也一直没儿子。
后来做了一个梦,梦中高人指点,让他多行善,这才转了性子,变成了乐善好施的人。不仅善待农民,还请老师大兴学堂,教书育人。
即便如此,他的学堂也需要象征性地收学生一些钱粮,才能维持运营。
赵玗道:“我这里不收钱粮。”
“不收钱粮?”一直自诩为一个好人的窦燕山,听了赵玗的话,觉得有些自惭形秽。
赵玗点了点头,说道:“不仅不收钱粮,学的好的人,我们还有奖励。”
“奖励?”窦燕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怎么奖励?”
赵玗道:“这可就儿子没娘……”
窦燕山以为赵玗要说个什么大道理,问道:“怎么讲?”
赵玗道:“说来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