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长治之计(2/4)
刘远桥不在乎对方怎么看,在选用自己的助手的时候,只选能帮自己忙的,能用的,而不会在乎对方的出身怎么样。
像北方的大明,人事都讲究资历,凡事都讲究论资排辈,结果这样选出来的人,又有什么用?
而且大明内阁就是国家最重要的组织,可以说内阁通过六部,掌管天下,但是他这些内阁的阁老,大多数都是清流词臣出身,没有当过管理官员,一直在翰林院里面养望,十分的清贵,让他们作诗作词,做的是非常好,如果让他们提出一些实际的管理方式,却是没有了。
这就让他们培养出一些,眼高手低的官员,嘴上说的时候是天下无敌,身体力行去做的时候,就有心无力,刘远桥就不想,自己国家的gāo • guān,也是这种人。
所以刘远桥就做了规定,那便是要担任部堂级的gāo • guān,首先必须有管理地方的经验,学的就是以前宋朝的做法,欲制置天下,必先制置地方。
只有管理过地方,知道民间疾苦,知道天下百姓的需求,这才有能力应付繁重的工作。
华夏军现在,才刚刚的崛起,百废待兴,所有的事情,都在等刘远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别人纷纷的对他进行了规劝,其实也是在树立规矩,树立榜样,刘远桥的天下,虽然是脱胎于大明,但是他却不会凡事学大明。
大明的皇帝,就有一点点的改变都很难,因为他们有祖宗家法在约束着他们,任何与祖宗家法有冲突的事情,都是大逆不道,固步自封,不进则退。
但是华夏则不同了,他就是太祖,就是祖宗,是制定家法的人。
刘远桥在决定家法的时候,还是一如既往的实行实用主义,只要能有利于他们的统治,有利于他们千秋万代的,他就在采用,对国家不利的,他就不会采用。
比如说像是大明的用人之道,刘远桥就非常的看不起,他可不想他的国家重臣,全部都是通过科举出来,全部都是清流的词臣,除了玩活,就没有一点动手能力。
刘远桥在南京的时候,他还没有这么的想法,他还是有点萧规曹随,想学点大明的办法,那便是开科取士,广招天下英雄豪杰,要纶选出足够多的人才,就不怕无人可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