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3/3)
翁同龢微微一笑“微臣就是随意一问,只是想提醒一下朝堂上的诸位,我圣朝入关后鼎定江山,一路上所遇风雨颇多,但是满汉一体总能渡过危机,这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圣人的显学稳定了一国人心。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果显学没落了,咱们这个朝廷不知道还能坚持几天啊?”
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不说话了,如果是普通官员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早就被呵斥罢官了,但是人家清流领袖说出来,满暖阁的君臣全都哑火了。
威胁啊,这就是**裸的威胁,两宫太后还有满臣高层们全听明白了,如果大清真的放弃显学开始推广西学了,那么面对的绝对是这群儒生的全面反攻,他们代表的可是大清国势力最庞大的地主阶级啊。
这时候曾国荃心里都乐开花了,心说你们斗吧,反正朝堂上要是强行通过了工业特区的计划,我们湘军至少要分到两个,我们打死不吃亏。
如果朝堂和这帮清流闹翻了,哈哈哈,这更好了,我们湘军有的是官位容纳这些儒臣们,有了他们的支持,你爱新觉罗家还能臭美几天呢?
美啊,曾国荃如同三伏天喝了冰水一样浑身畅快。但是相对应的则是满臣们的偃旗息鼓了。奕?赶紧开解“叔平啊,这话是何意?朝廷什么时候说过要推广西学了?圣人的显学永远是治国之根本,这是老祖宗定下了的铁律,你何必担心呢……”
就在这时候,同治小皇帝突然开口了“翁师……如果我们不搞工业特区,不造洋枪洋炮,那么洋人再一次打过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翁同龢大笑了一声“哈哈,陛下参的还是不够透啊,洋人虽然船坚炮利但是面对我们大清如此广大的土地,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大家回想一下洋人的历次用兵,道光年间英夷炮击广州城,然后一路北上攻打沿海各城,虽然声势浩大但却根本没有深入内陆,这是为什么呢?”
“还不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深入内陆的能力!我大清山山水水绵延百万里,你让洋人来打啊!用不了几百里地就能活活的拖死他们,让他们连枪弹补给都没法保证。这就是我们大清最大的依仗。”
好家伙,肖乐天要是在这里立马就得挑大拇哥啊,这翁同龢有几分蒋校长的风采啊,居然明白什么叫战略纵深,居然知道用空间换取时间。
“至于说四年前,那是英法还有俄罗斯蛮夷,趁我大清内乱之时背后下手,我们腹背受敌才遭此横祸,此战非战之罪也,而是输在了政局。如果长毛未曾作乱,请问在下他们英法两夷敢深入内陆来吗?”
翁同龢的话当时震的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了,九岁的同治微微点头好像有了几分明悟,甚至连曾国荃都不得不在心里数大拇指了。
“不愧是清流领袖,这点见识就不是一般腐儒能有的。”
044大清的搅屎棍[本章字数:3228最新更新时间:2014-10-0206:31:]
如果肖乐天在现场,他一定会为翁同龢鼓掌叫好的,中国古人虽然轻技术但是非常重视战略,这好像就是文人的一种通病,喜欢在纸面上指点江山。
不过这种指点江山可不是什么贬义词,在古代真正的大儒就没有不通兵法的,就比如说近代的máo • zé • dōng、蒋介石包括再远一点的孙中山等人都没有上过军事院校,但是他们对战略大局的把握却远胜常人。
没办法这就是中国文人的看家本领,熟读史书的人自然大局观异于常人。翁同龢的道理在这个时候的文人心里是无法辩解的,东暖阁里一片寂静,谁都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
后来富庆曾经向肖乐天复述过这次东暖阁的朝会,当时肖乐天就摇头了“对于翁同龢的道理,你们是无法反驳的,大清朝里除了我谁都反驳不了他的话。”
肖乐天知道,在辩论的双方思维里,根本就忽视了一个硬性的最重要的指标,那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力量。战略纵深是很有用,一直到二战都很有用,但是他的用处已经越来越小了。
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倾国之兵北面还没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