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气息翻涌,有事发生(2/4)
他亲自跑到武平县去找儿子,陆清远自然答应,他也希望家族能够搬入府城中。
后来的事很顺利,陈三郎自不可能因为过往一些枝节跟梅花谷的人置气,同意众人迁入。
几个家族高兴不已,姿态放得很低,以捐献的名义赠与府衙五千两银子。
到了后来,府衙缺人,公榜招纳,这些家族的族长们赶紧吩咐下来,要族中的子弟去应聘入职。
家族中人,自幼教育得当,知书识礼,自然容易过关,只是现在的职位大都为次要,属于那些做事辛苦,但功劳不大的那种。
这就是来晚的缘故,好位置,都让人给坐了。
众人心里暗暗懊悔,为何当初陈三郎进山时,自家没有答应出来呢,瞧人家郭楚,俨然三把手了,即使身残,但居高位,换算起来,还是同知。再看自己,就是个吏呀,跑腿的,相差不知几百里远。
懊悔归懊悔,事情还得做,努力地做,陈三郎奖赏分明,只要有表现,便能上位。
最重要的是,陈三郎现在铺的摊子不小,肯定不甘心窝在崂山,如果能击败蛮军,那陈三郎便是雍州刺史了,到了那时,还怕没位置?
一想到这,众人就如同打了鸡血般兴奋起来,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上头不给事干。
倒不是他们太过于乐观,想得简单,可都到这个地步了,还能有什么念想?
朝廷方面,元文昌大军都打到五陵关下;凉州铁骑驰援京城后,凉州空虚,蒙元大军趁虚而入……瞧这样子,雍州这边,朝廷是不可能兼顾得上了。那么身在雍州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找靠山。
这个靠山,除了陈三郎,不做第二人想。
既然都上船了,当然是要同心协力,让这船开得稳当。到了这个地步,人心自然而然就拧在了一起,甚至连动员工作都不用。
换个角度想,其实也不错。太平年间,科举取士,中者有几?即使中了,如同陆清远那边,最好的安置也就是当个县令,关系不够的话,不知熬多少年才可能升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