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火德南传运未终 三(3/4)
原本南明因为弘光帝得位不正,难服众望,诸多宗室各怀鬼胎,争权夺位;藩镇悍将,拥兵自重,各自为战,故而虽有百万军兵,难于协同,为满清一一攻破。如今太子朱慈烺名正言顺,众人齐力同心,形势慢慢好转起来。
朱慈烺按着赵坤元吩咐,来年改元隆武。也许是修习内家养气心法的缘故,如今越发显得英姿勃勃,精神矍铄。又有赵坤元时常耳提面命,悉心指教,渐渐有了中兴之主的气概。当即宣旨,移驾浦口,扎营而居,不着朝服,以孝服代之,时刻准备北伐中原,克复旧帮。
历史依旧次第发展,吴三桂本想引清兵报仇,结果引狼入室,反为其所制,虽将李闯驱逐出北京,却为满清趁虚而入,鹊巢鸠占。满蒙八旗势如破竹,一路上斩关夺将,不出数月淮河以北,大半疆域为其霸占。吴三桂见清兵强悍,无可抵敌,只得归降,作了千古汉奸。
李、张民军也远不是清军敌手,纷纷败退。李自成于湖北九宫山死于暗箭,张献忠也忽然病死。明末义军一时间没了首脑,多有降于满清者。其余部属纷纷四散。
赵坤元自有火无害等人往来传递军情,乃与南明君臣商议,请其招降李、张旧部,赦免罪责,将满蒙鞑虏驱除华夏。朝中多有大臣反对,以为李、张俱是君父死仇,无可宽恕。赵坤元反复劝说讲解,分析利害,最后不得已又召来崇祯帝亡魂现身,乱哄哄搅闹多日,方才下场。乃由朱慈烺颁旨,大赦天下,号召协力抗清。
先前李闯部将、制将军李岩,因为赵坤元提醒,免于内部倾轧,保存了性命,听到南明大赦天下的消息,乃纠集部将,率先投诚归顺。一时间南北诸多义军纷至沓来,江北淮南之地,军兵糜集,几达百万之众。
清兵所占之地过于广大,一时间感到兵力匮乏,也渐渐按住兵锋,与南明在淮河一线对峙。
赵坤元即刻成了南明朝廷的主心骨,拜为国师,统领百官,煊赫无比。世人均谓其乃是姜尚再世、伊尹重生。然其内心颇为不安,越发谨慎。因他自度非是济世安邦之才,管理朝政非其所长,不过仗着道法玄妙,又有前世记忆,故能事事预知。好在一帮文臣效命,武将亦不敢自专,局面也慢慢稳固下来。
赵坤元又按着前世的记忆,将那一帮降清贰臣,渐次剥离要害权位,或以贪赃论罪,或以虚名遣散,内里几个善能掌兵的,也严厉警告,并派眼线时刻监视。至于史可法、张慎言、高弘图、姜曰广、刘宗周、徐石麒、瞿式耜等人自然信任有加。还广泛搜罗能臣干吏,于朝中听用。一时间顿有中兴气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