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除夕之夜(下篇:大年英雄)(2/2)
“姑姑快接着往下说。”
“也就在这当儿听得小年开口道:‘莫非那怪兽夕害怕爆竹声?’灶君司命回应道:‘显然是的!’老者继而道:‘那怪兽夕即使没再出现,可我们夜晚又哪敢离开竹林,而在竹林里烧火取暖也难以抵消这吹得天寒地冻的北风,真想回到有屋可住的村落,这日子实在难过呀!’灶君司命顿时说道:‘我知道大家受苦受难了。’老者殷切地说道:‘我们可是天天巴望着,灶君司命能够早日除掉那怪兽夕,听闻灶君司命到天廷请求强援,不知请来没有?’灶君司命道:‘我身边这位就是请来的强援,他叫年。’老者愣道:‘他……’此时小年又开口道:‘灶君奶奶,我有对付那怪兽夕的办法了。’灶君司命立刻问:‘是什么好办法?’小年随即把刚想到的主意说出来,灶君司命认真听着,连连点头赞同。老者见小年ru臭未干,不免觉得灶君司命对待此事有点儿戏。”
“凡夫俗子,就是凡夫俗子!”
“哼哼。灶君司命决定依照小年的办法对付那怪兽‘夕’,于是向老者说道:‘从今往后大家都无须在此竹林里餐风露宿了。’老者难以置信地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灶君司命成竹在胸地回复:‘今夜就可以回到村落去,各家在大门口挂上红布条,保你们安稳睡觉。明日白天再来多砍些竹节准备着,到傍晚时于自家大门口燃放,然后在屋里等待好消息。’老者心下尽管有些疑虑,但还是带领着竹林里的众人回村落去了。”
“小年究竟会用什么方式除‘夕’呢?红绫?火尖枪?”林遥托起下巴颏儿咕哝着,却是如何也想不太明白。
“次日腊月三十,灶君司命在‘夕’出没的山林附近各个村落奔走布置,人们也就都忙着砍起竹节来,白天就这样行色匆匆,却又悄然地过去。到傍晚时分,长空中不见灶马飞翔的身影,而各个村落是爆竹齐鸣,只有一处方向很恬静。这处恬静的方向,当然正好也是个村落,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没有挂红布条,因为小年就埋伏在这里。”
“妙计!那怪兽‘夕’肯定会从这个村落的方向来。”
“噢?何以见得?”端木琪饶有兴味地相望过去。
“如此明显的圈套谁人看不出来?”林遥不假思索地说道,“人人都能看出来,但那怪兽‘夕’就是会上当,所以妙也就妙在这里。”
“这是怎么个原故呢?”端木琪追问。
“要知道。”林遥顿然回答,“那怪兽‘夕’即使再怎么个老奸巨滑,终归还是心智不全,若用计太复杂反而难以见效,妙计就得如此简单明朗。”
端木琪听得此番铿锵论调不禁错愕地望向方菲和林毅,三人一时之间是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才八岁的小孩子会有如此洞悉底蕴之见,小小年纪竟然藐视那怪兽‘夕’心智不全,怎能不让人吃惊。
此情此景,林遥发现自己意气风发的又有些忘形了。
“姑姑快接着说!”
“太阳落山了,夜幕降临了,可是还没见到那怪兽‘夕’出现。爆竹声也停止了,各个村落沉静下来了,人们全都守在屋里等待着,满怀希望地等待着,非常焦虑地等待着,除‘夕’的好消息何时会有呢?”
“那怪兽‘夕’居然没在傍晚出现,好紧张呀!”林遥也很迫不及待。
“呵呵,想想傍晚时各个村落的爆竹齐鸣声,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异常状况,估计那怪兽‘夕’即使躲在山林里也被吓得够呛,你不是说它胆儿很小么?所以缩着不敢出来了。”
“如此看来,若还是傍晚惯常的出现,反倒不符合它胆小的特性了。”
“那确实。”
“今日傍晚它不出现,那就摸不准什么时候出现,就这样眼巴巴等待着,却是有些难熬。”
“遥儿,你说我们正在做什么?”端木琪忽而问道。
“正在?”林遥愣头愣脑地回应,“我们正在听故事呀!姑姑正在讲故事呀!”
“不是这个啦!”端木琪笑靥如花。
“噢!我们正在守岁,熬年守岁。”林遥恍然过来。
“没错!我们正在‘熬’年守岁,今夜全天下的人都在‘熬’年守岁,这也就是当‘年’腊月三十除‘夕’夜晚人们等待着的心情,那样一般‘熬’的心情。”端木琪意味深长地解释。
“姑姑,要‘熬’到什么时候,那怪兽‘夕’才会出现啊?”林遥那副捉急的神情,却呆萌的要命。
“哼哼。”端木琪也是醉了,“将近二更时分,躲藏在山林里的怪兽‘夕’终于悄悄地出动,小心翼翼地往这个恬静的方向走来,但它的身躯那么庞大而沉重使得地面都在微微发颤,老远就被灶君司命感应到了,当然也被小年两只竖起来的耳朵听见了。七天来被小年追击,没有吃到人畜的怪兽‘夕’多日食不果腹已是饥肠辘辘,临近村落的时候不禁加快了脚步,转眼来到村落前又未发现红布条,心里正暗自侥幸窃喜,却骤然察觉有个熟悉的小身影,从天而降……”
“这下可被小年逮到了。”
“瞬息间,埋伏于屋年是英雄,却也有的地方传说年是怪兽。年被传说为怪兽,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以讹传讹,否则的话正月里拜年拜年,那就很难以理解了。我还认为有两个经典的小说角色,是以年为原型的,那就是哪吒和红孩儿,这两个都使用火尖枪的小子,一个是人一个是妖,可能就是年被传说成的两面吧!
关于小年夜:
南方人过小年多般是在腊月二十四,北方人过小年多般是在腊月二十三,还有一些是在腊月二十五,还有的就是腊月二十八或腊月二十九,也就是大年夜的前一天。
史料记载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因为宋朝官方为精简节日而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合并到二十三送灶君这天,因此我想北方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可能是因为官话的缘故,而南方人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却又相当一致地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之习俗。
当然无论哪一天过小年,那份感情都是一样的,因为血脉相连着我们共同的英雄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