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捷报(2/4)
至于京中的一些文官,是否盼着土木堡,未尝可知......
总而言之,周培公深夜见驾,极力反对分兵,既想进言立功,又不想自己跟着倒霉,被载入史册。
说完,周培公便转身独自回去了,他深知自己留下没任何卵用,反而会引起小曹将军的不满。
周培公的这个建议,没能传到了朱慈烺那,因为曹明皓娶了内阁首辅杨廷麟的小女儿,而他周培公,却是次辅杨士聪的门人。
天武朝的二杨之争,越发的激烈,杨士聪做梦都想扳倒杨廷麟,在临时之前过一把内阁首辅的瘾,载入史册。
曹明皓如何会帮着对手坐大,扳倒老丈人?见周培公离去,他拍了拍屁股继续巡逻执勤。
大帐内,朱慈烺靠在软塌上小憩,眼睛无神地看着帐顶,感慨多年未征战,身子骨大不如以前了。
一想到老二被围,朱慈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几位皇子中,以太子文治最佳,汉王朱和墿军事能力最强,他希望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太子与汉王一文一武,父子三人共同治理疆域辽阔的大明帝国。
如今大明的疆域,已然超越了中国历朝领土,比元帝国还要庞大,更有无边无际的海上疆域。
如此浩瀚的国土面积,特别是边远地区,交给外臣打理,朱慈烺不放心,毕竟历史上割据边疆自立为王的人,不在少数,如那建立南越国的秦将赵佗......
文治可以给文官们打理,军队还是最好掌握在自家人手中,至于担心汉王会拥兵自重,威胁朝廷,朱慈烺并不担心。
自己的儿子他还不了解吗?只要他这个皇帝在,下面的儿子们,翻不起什么大浪,大不了一纸诏书传召回京。
大明朝立国三百年了,还没出现过老爹在世,儿子造反的情况。
嫡长子继承制不变,大明朝的国本便不会动摇!
即便哪位藩王牛逼学了朱棣,也没事,反正都是自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