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曹操的终极目的(3/4)
他既然可以发檄文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为什么不可以再来一次,号召天下人讨伐刘易呢?
假皇帝血召的事件,就如此而发生。
不过,曹操也看到,这一次,号召天下诸侯共讨刘易,不会再像当初讨伐董卓那样得到天下人响应的,对于这点,他早有所预见。他的目的,并不仅限于此。
他这样做,只要稍为缓解一下董卓灭亡的时间,便能够达到他的目的了。
曹操的真正目的,除了想挑起天下诸侯与刘易交战之外,就是借此机会,迅速发展自己的实力。同时,更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也想学董卓、刘易,想挟帝以令诸侯。
董卓、刘易两人,就是曹操活生生的例子,让他看到了挟帝的诸多好处。
不过,现在大汉,只有两个汉帝,一个是少帝一个是献帝。除了这两人,没有谁可再代表得了大汉皇权。曹操也不可能再另外拥立一个皇帝。
所以,曹操便把目光放到了洛阳、长安,盯着少帝与献帝。他想着,如果这两帝,任何一个落在他的手上,那就是他曹操真正掘起的时候。
少帝,曹操想来想去,便放弃了打少帝的主意。因为,曹操的心里心知肚明,刘易未必真的是像他所想的那样,是挟帝的,少帝对刘易应该也是信任有加,绝不似董卓靠真正的威胁来挟持献帝的。他哪怕是从刘易的手里夺到少帝,他也未必可以做得到挟持这个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他最终就把目光定在献帝的身上。
献帝在长安,受董卓所制。可是,曹操也看到了,董卓不是刘易的敌手,迟早会被刘易所灭。而董卓一灭,他就有机会趁机夺得献帝,只要把献帝掌握在手里,他就可以做到像董卓、刘易那样,挟帝以令诸侯。有献帝在手,他就可以和刘易分庭抗礼,不用再担心将来会受刘易所制。
所以,曹操发起伪皇帝血召,除了想挑起刘易与天下诸侯互战之外,还有想先抹黑刘易的形象,使得刘易这个新汉廷不再是那么的名正言顺。不管如何,曹操先这样抹黑刘易,到时候,他如果能够从董卓的手里夺得献帝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大义凛然的拥献帝以抗刘易的新汉廷。那时,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以自己为正统,号令天下诸侯。
反正,发起伪皇帝血召,可以一举多得。甚至,可以把刘易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那时候,曹操便可与刘易假意对抗,实则,是为从董卓的手里夺得献帝的事做好准备。
可以说,曹操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最终可以从董卓的手里夺得献帝。
为此,他已经派出了手下大将,派出了许多忠心于他的军士,乔装打扮,混到了长安里去。
另外,他还借这一次血召之机,结交好了好几路诸侯。特别是在并州上党的张扬,曹操落足了本钱,给足了张扬好处,终于与他达成协议,可让曹操暗暗率一军到达上党。
曹操的军马,是不可能直接进入洛阳地区的,不能进入洛阳地区,就不能到达长安,所以,曹操看中了并州上党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通过上党,可快速到达洛阳,也可以从并州绕路进入关中地区,虽然要绕很远的路,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曹操有计划,未必不可从长安夺得献帝。
实际上,似乎天都要助曹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