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破罐子破摔(3/4)
吕老太太心下十分恼怒,怎么就没人看住这唐娇燕,竟然叫她把东西卖的卖带的带,那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凭什么就给了她?
………………
听闻唐娇燕携款私逃了,茹云再也坐不住了,想着平柏生前的嘱托,还是厚着脸皮到了吕家,经常请清如过来坐一坐。
清如因为与父亲相关的这件事情,多少觉得有些在乡里面前抬不起头来,因而连学校都不大去了。茹云自然不肯,好生劝慰了一番,这才叫清如转圜了心意。
到了这个时候,游击队与秋白的队伍,同日本人的交战就更是焦灼了。这一年的年末,清如主动当了学校宣传队里的台柱子。排练的节目,也无非是些小放牛、秧歌剧、活报剧什么的。
现成的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请学校里的国文老师即兴编一些词儿填进去,什么“打鬼子缴三八枪,大家一起打东洋”;什么“建立铁的游击队,不信赶不走日本人”;什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打日本,救中国”。
文词半通不通,更谈不上漂亮,反正能让不识字的人听懂就行。
排练妥了,晚上便常常在锦云镇上组织演出。从附近各家借来方桌,拼接成临时的戏台,而后在台前竖两根柱子,柱子上各绑一把舀猪食用的大铜勺,勺里倒进豆油,用几根灯草放进去一齐点着。
寒风吹来,火苗子跳动不停,像是随时都会熄灭,却又总是不熄。台上影影绰绰的演员们便跟了火苗儿晃动,一长一短,一左一右,好玩得很。
大小孩子晚上没事,都喜欢到戏台前凑热闹,有那些耳熟能详的小调儿,台下的人就跟着哼哼,也是一乐。
最受欢迎的节目要数当年曾经风靡全国城乡的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清如在剧中扮演那个卖唱的女孩,歌喉婉转,扮相秀美,眼波流转之间,有说不出的忧怨屈辱,直看得乡下女人们撩起衣襟擦眼泪。
茹云也被清如邀请拉去看过一次,她边看边想,清如这孩子是从哪儿学来的身段唱腔,若是生长在上海,怕真能做个红遍上海滩的女影星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